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政治及文化密切相关。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对此做了极好的诠释。该家族自明朝兴起至清朝乾嘉时期,约传二十世,历时五百余年,经历了奠基期、稳定发展期、兴盛期、明清之际分化期与家声重振期五个阶段。 方氏家族自七世分房以来,中一房和中六房分别为明清两代的著房。十一世方学渐以布衣振风教,不仅奠定了其家学基础,而且其后代蝉联进士,科甲鼎盛,仕途显赫,至晚明达到家族发展的鼎盛期。方孔炤官至湖广巡抚,其宦海波澜折射出正直官员与阉宦的斗争,官员之间的党争;反映出统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和斗争;透视出崇祯帝的用人得失,堪称晚明政治的一面镜子。学术上,他继承先辈的实学传统,集方氏《易》学之大成。方以智与阮大铖从交好到交恶及其矛盾的最终了结,则勾画出一部地方世家交往、明末士人结社及其矛盾斗争的图画。 明清鼎革,中一房对清朝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方以智的抵抗、逃禅直至自沉惶恐滩的行为,把崇尚气节、忠于前朝的士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方文则甘做遗民,其诗放胆直言,真气淋漓,堪称诗史。以方拱乾父子为代表的中六房族人,其多数很快认同清朝统治,受到一时宠眷。但由于清初满汉矛盾尖锐,满族贵族伺机对汉族望族加以打击。在江南有巨大影响的方氏遂成为顺治十四年科场案的牺牲品,拱乾父子流徙宁古塔,家族发展遭遇挫折。清廷以此案打击方氏、震慑江南望族。经过族人的纳赎,拱乾父子三年后终于放归。为偿还债务,方孝标兄弟四处募捐。孝标后来将求贷时的见闻著成《滇黔纪闻》,却因此而使家族再罹奇祸,其子孙被遣戍卜魁,家族骨干多人长眠塞外。康熙帝兴《<南山集>》案,意在打击强宗,禁止不利于清朝的思想和言论的传播。 历经两次打击,方氏家族跌入谷底。但其族人自强不息,经过与满族贵族的磨合,逐渐赢得信任。方苞因才免祸,受到康雍乾三帝的任用。震慑与宽仁并用,体现了清帝的政治智慧。方苞殚精竭智,与满汉臣工徐元梦等合作默契,为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为满汉两族和谐相处做出了贡献。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方观承,任直隶总督长达十九年。他劝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植棉,广设义仓,成为一代名臣。其子方维甸、侄方受畴同样官至总督,在政绩和文化上亦可圈可点。这样,中六房出现了“一门三督”的盛况。方氏家族历经磨难,为满汉民族融合付出了巨大牺牲。满族贵族与汉族望族从互相猜忌、斗争,逐步走向认同、合作,终至合作默契。方氏族人佐君辅国,惠政颇多。而通过入仕,该家族得以保持家声不坠。 方氏家族在清朝的文化建设上成就斐然,重视实学与会通中西学,既代表当时文化的走向,又构成其家族文化的两大特色。方以智堪称其杰出的代表,他的实学思想影响到王夫之等思想家。他用西学之长补中学之短,卓然成一家之言。 总之,方氏家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清朝文化发展上亦有不凡的表现。这些对我们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历史启迪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对其加以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