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可读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学者对教科书评价的研究,近些年来虽备受关注且成果倍增,但确也存在诸多问题。“可读性”作为教科书评价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教科书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然而,在我国大陆地区着墨甚少。教科书的内容、形式与表达是否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尤其是是否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学习,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教科书对学生来说才称得上是“好”的教科书。鉴于此,本研究对教科书可读性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且回顾总结了我国教科书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基于以上研究的笔者的些许思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指出加强对教科书可读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教科书产品的吸引力和阅读舒适度,以及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献综述部分分析总结了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教科书评价和教科书可读性的研究现状,和国外教科书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外对于教科书可读性的研究。第二部分教科书可读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探讨阐明了“教科书”和“教科书可读性”的概念,分析了教科书可读性的理论基础,包括教科书语言和课文结构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教科书可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影响教科书可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教科书内容之语言应用、教科书内容之辅助插图运用,以及教科书内容之物质呈现。其中,教科书内容之语言应用不仅仅包括语句文字这种表层结构因素,而且包括另一种深层次结构——课文结构,即课文中的思想、概念是怎样联系起来传达信息的;插图不仅使教科书更加美观、有吸引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多通道获取课文的信息及其意义,从而增强教科书的可读性;教科书内容之物质呈现主要包括印刷和编排两个方面。第四部分教科书可读性评价方法研究对三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三种评价方法分别为可读性公式评价法、插图评价表法和组织结构图分析法。可读性公式评价法是指教科书编写者、出版者、使用者(主要是学校教师)和评价者,运用历史上发展出来的、较为成熟的可读性公式对教科书等文本材料的语言文字是否易读、易懂,是否适合学生阅读的一种评价方法;插图评价表法是指教科书评价者采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确定插图评价的主要维度及其包含的指标,制成插图评价表格,交由评价者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价,最终由研究者对插图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科学方法;组织结构图分析法是指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呈现教科书整体和内部的组织结构,使教科书编写者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编排设计形式凸显出来,进而分析和评价教科书的组织结构和内容设计思路是否便于学生的学习、阅读和理解。第五部分启示与思考提出了提高教科书可读性的几点建议,并对为何以及如何开展教科书可读性评价研究进行了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在ANSYS中建立起来的下泄热交换器下法兰设计载荷下的计算模型,提出一种用初应变法解决下泄热交换器下法兰螺栓预紧力加载的方法。在螺栓三维梁单元参数中定义梁单元
以确定测试基性岩中痕量硒的最佳溶样方式为目的,分别采用加压(PTFE)强酸消解和常压强酸消解两种方法消解标准参考物质和地质样品,直接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
分析胶带排土机排土带宽参数特征,提出用稳定性分析方法确定排土带宽度的优化模型,通过无约束优化法计算排土带宽度的最优值,并应用于南芬露天矿胶带机排土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与设
伴随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割断历史文脉的“建设性破坏”、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千城一面”现象、顾此失彼的城市新旧协调问题、不顾文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当前倍受关注的两亲分子,由于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动态表面张力(DST)又是衡量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越与否的两个重要参数,因而
应急计划区的划分是核电厂应急计划制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应急计划区的划分研究,对其应急计划和应急准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应急计划
利用熔融还原法的基本原理 ,对低品位氧化锌矿的处理进行研究 ;分析了铁浴熔融还原法和铝浴熔融还原法的基本理论 ,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各自考察了温度、时间、碱度的影响。得
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近年来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已经报道的p型TCO薄膜材料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的性能可以提升至满足实用化的水平。p型氧化物薄膜在
三聚表面活性剂由于有着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在表面活性剂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于合成步骤繁琐,原料昂贵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合成及研究进展。因此,具有优良结构及经济的合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对纱线的结构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能有效改善高捻纱线的间接式蒸纱技术不再局限于毛纺工艺中,而是被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于针织纱的处理中来。间接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