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ПётрКузьми?чКозло?в,1863—1935),沙俄及前苏联时期的考古学家、探险家、自然学家,早年师从普尔热瓦尔斯基并跟随普尔热瓦尔斯基探险队到过中亚、中国新疆、西藏边缘等地考察,普尔热瓦尔斯基去逝后,科兹洛夫独自率队先后考察过中国四川、青海、蒙古、西藏等地。他在前后七次的中亚考察期间,进行了两次意义重大的考古发掘:1908年在额济纳发掘哈喇浩特,开启了俄国西夏学研究的学术大门;1923—1925年期间,在蒙古诺音乌拉的发掘又奠定了匈奴考古实物研究的基础。他的这两次考古发掘,分别揭示了党项和匈奴这两个族群在其各自区域内的活动范围、文化分布以及与其它文化之间的交流关系,同时也开创了两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使得俄国开创并发展了西夏学,也拉开了二十世纪苏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地区对匈奴墓葬的系统发掘和匈奴课题研究的序幕。科兹洛夫先后七次到中亚进行考察,除了在自然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所取得的丰富成果外,其在哈喇浩特和诺音乌拉的两次考古发掘活动震惊世界学术界。科兹洛夫在哈喇浩特的发掘为西夏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并为解读西夏文字,重现西夏历史提供了可能,他在诺音乌拉的发掘使匈奴研究从最早的历史文献研究迈向了考古材料的研究,从政治、军事研究迈向了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他一生的探险成果也为西方社会认识中亚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并且为后来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的科学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科兹洛夫的研究只集中在他对哈喇浩特的发掘——也就是他的蒙古、安多行记,而对他本人系统的研究及其在诺音乌拉遗址的考古活动却鲜有涉及。本文旨在从科兹洛夫的生平活动出发,通过梳理他七次中亚考察活动,并重点解读他的考古学考察,以期让大家完整地了解科兹洛夫其人和他的考古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