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基本单位的界定方案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与语言信息处理、第二语言教学等应用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汉语基本单位存在不同看法和界定方法,这必然会在实际应用中引起比较大的分歧。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由于对汉语基本单位的看法或界定方法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设计、教材生词界定、词典词目选立等方面都因为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而出现不一致的处理方式。所以非常有必要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的界定做一些探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提出了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的界定方案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的界定方案应该“回到出发点”。“回到出发点”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系统,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遵循效率原则。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基本单位应该是一种有效率的单位,可称之为“效率单位”。“效率单位”的内在标准并不是要根据语流中分割出的语言片段的长度或连续来判定,而是根据该语言片段的整体效率来拟定的。2.从效率角度对现有三大基本单位界定方案在对外汉语的应用作了分析。指出“扩展法”界定出的大部分单位,尤其是那些凝固度较高的双字组或多字组单位,是符合效率要求的,但同时排除了能产语素、可连续可分离语言片段、非连续性语言片断作为基本单位的可能;“字本位”(包括语素法)强调的汉字(语素)作为效率单位有一定可取之处,“字”(语素)也适合作为单位界定的观察基点,但由于现代汉语的“字”很复杂,如果把所有的“字”作为基本单位有些绝对化;语块法看到了固定搭配、固定格式等单位作为整体处理的效率,但对“语块”的定义还不太清晰、定义的可操作性不强。3.提出了对于汉语中的组合结构的两种处理方式:整体性处理和解析性处理。文章提出以“字”(或语素)为观察基点,根据“字”(或语素)与其它语言成分的组合方式及组合规则的能产性,分别进行整体性处理和解析性处理。整体性处理就是把整个组合体作为一个“效率单位”,解析性处理就是对组合体进行二分或多分,处理成两个或多个“效率单位”。4.本文结合了具体案例对部分组合结构类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总的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细化了针对各类结构的操作方案。汉语中不同类型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在操作时都选择“字”(或语素)作为出发点,但不同的结构选择的观察基点——“字”(或语素)应该不同,比如动宾结构会选择动词性成分作为观察点,而动补结构则选择补语成分作为观察点。5.从效率角度出发,从两种处理方式出发,对《词汇大纲》、教材生词提取、学习词典选词立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建议。文章指出之所以存在对《词汇大纲》的“非词成分”的争论,根本上还是缺乏一个科学的汉语基本单位的界定方案;现有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提取还缺乏一套操作程序,在如何提取和提取后如何处理上,同类型的情况在不同课文和不同课本中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目前的学习词典在词条的设立上,多依据《词汇大纲》或《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做可能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有些学习词典在词条设置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尝试。但在立目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亟需客观的操作标准或专门用于学习词典条目设置的词表。以上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所得,希望能为对认识汉语基本单位的性质有一定理论上的启示。同时,也希望本文提出的界定方案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