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督调任法是根据导师临证数十载总结的针灸治病需“三通”“三调”(即通经络、通脏腑、通元神;调脏腑、调气血、调阴阳)以求阴阳平衡的原则,而设立的一种指导取穴处方的方法。该法常用任督二脉及病变脏腑俞募配穴。本研究拟通过设置通督调任组及常规取穴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及对应临床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评价两种取穴方法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验证通督调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确切疗效,且优于常规取穴组,为原发性痛经的针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置通督调任组及常规取穴组。根据纳入标准纳入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把患者分为通督调任组(治疗组)与常规取穴组(对照组),各组30例。其中气滞血瘀证22例,气血不足证22例,寒湿凝滞证16例。2、通督调任组以通督调任,调补肝肾,安神止痛为法,常用任督二脉穴位及俞募配穴,选取神庭、气海、肝俞、肾俞、期门、京门;对照组采用传统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法取穴,选取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两组随证配穴一样。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手法补泻治疗,两组针灸治疗耗时均为30min。月经期前7-10天开始,间隔1-2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3次为一疗程,月经期、卵泡期停止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评定疗效。3、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痛经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随后进行上述分值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以痛经症状积分评估疗效,并观察两组VAS、CMSS持续总时间及CMSS严重程度治疗前后减分值差异,对比两种取穴方法的疗效。结果:1、病例脱落情况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共3例因失访、脱落而剔除。实际完成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2、基线资料比较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及治疗前VAS评分分值、CMSS持续总时间总分及CMSS严重程度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疗效比较通过组内各证型间疗效比较、病程与疗效比较(P>0.05),提示疗效与证型及病程长短无关,具有可比性。通督调任组和常规取穴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85.71%(P<0.05),提示通督调任组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组。4、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持续总时间总分、CMSS严重程度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及伴随症状,降低程度及减少持续时间。与常规取穴组相比,VAS减分值、CMSS持续总时间总分减分值、CMSS严重程度总分减分值均更大(P<0.05),提示通督调任法更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总体症状。结论:通督调任法配合手法补泻治疗原发性痛经,与常规针刺取穴处方相比,更能改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提示前者在改善疼痛及伴随症状,减少持续时间及降低严重程度上更具优势,可提高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为针灸临床治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