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COX-1、COX-2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以及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患者阿司匹林疗效,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患者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同时对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0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11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35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9.53±9.78)岁。将所有患者根据临床发病次数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其中初发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复发组74例(男53例,女21例),复发组选入标准为近1年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经治疗稳定后出院继续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天的情况下再次发生的缺血性卒中。所有入选病例均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月以上,其中复发患者于入院当天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阿司匹林疗效,以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AA)诱导剂诱导下血小板抑制率<50%作为判别阿司匹林抵抗的标准,比较缺血性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组AR的发生率情况。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血尿便三大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生化全项、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并对两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TEG检测结果显示:在42例初发患者中,12例产生阿司匹林抵抗,30例为阿司匹林敏感;在74例复发患者中,42例产生阿司匹林抵抗,32例为阿司匹林敏感,其中初发组AR发生率为28.57%,复发组AR发生率为56.76%。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组中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56.76%)明显高于初发组(28.57%)(P<0.01),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组和初发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显示,脑梗死复发组糖尿病[73.33%对47.62%,x2=8.362,P=0.004]和冠心病[21.62%对0.07%,x2=4.101,P=0.043]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型、BMI、TG、CHOL、LDL、HDL、HCY及hs-CRP的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P<0.2的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抵抗(AR)(OR 2.92,95%CI:1.255-6.794,P<0.05)、糖尿病(OR2.655,95%CI:1.142-6.172,P<0.05)与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明显相关。第二部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COX-1及COX-2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COX-1基因-1676A>G、C50T、-A842G位点及COX-2-G765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0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通过PCR技术及基因测序检测COX-1及COX-2基因的4个功能多态性位点,所有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7天后通过TEG检测入选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两组间COX-1、COX-2基因型差异;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善血尿便三大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生化全项、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并对药物抵抗组和敏感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相关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同时所有入选患者均正规服用阿司匹林半年,并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再发脑梗死,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出血、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等。观察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与药物抵抗及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1 TEG结果显示:70例首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45(64.3%)例为AS组,25(35.7%)例为AR组。AR组与AS组在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CHOL、TG、HDL、LDL)、HCY等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OX-1基因C50T及-A842G位点未见多态性,COX-1及COX-2基因其他2个功能多态性位点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均符合其一致性,AR组COX-1-1676A>G位点及COX-2-G765C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A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7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半年随访结果显示:共发生12例(17.14%)不良事件,其中主要终点事件8例(11.4%),次要终点事件4例(5.7%),包括脑出血2例(2.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4%)及死亡1例(1.4%)。AS组与AR组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脑梗死复发组患者AR发生率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基因型与临床预后比较:携带COX-2-G765C位点GC+CC基因型和携带COX-1-1676A>G位点AG+GG基因型与临床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复发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司匹林抵抗、合并糖尿病能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2中国汉族人群COX-1基因-A842G及C50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罕见,与AR的发生无明显关联;3 COX-1-1676A>G与COX-2–G765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AR、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复发间比较未见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肝病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影响和破坏正常的肝功能,最终导致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的发生。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
目的:   哮喘是由于气道暴露于各种抗原及化学刺激物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特征。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大多集中于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