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在诗歌史上处于“诗运转关”的时代,他的诗歌也在多方面进行了有意识的改造。尤其是他的山水诗,大胆革新,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开一代诗风的人物,对此,人们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其它方面,不管是在语言的逻辑结构,句式的组合结构,还是在篇章的整合结构方面,他也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也正是如此的结构改造,后人对他的评价毁誉不一,致使一些人对其过分贬低。尤其是到了近代,大加批判的人比比皆是。结构模式化,呈现“三段论”式,“情景两橛”,“拖着玄言的尾巴”等等。但对其过分贬低有失公允。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新的论述。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谢灵运作简单的介绍,对其山水诗的研究进行简单勾勒,并阐释对其作品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从其“新变”入手,论证谢灵运在语言及其空间结构方面的创新。不管是在语言的逻辑结构,句式的组合结构,还是在空间的整合方面,他都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影响巨大。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对其“三段论”结构展开论述。在此以前的诗歌结构大都浑然一体,没有一定的做法,层次性较弱,自由随意。而谢灵运在结构安排方面,章法严谨,结构分明。叙事—言景—说理的“三段论”结构,其中有一些诗篇,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看不出生硬拼凑的痕迹,读后只觉得全诗层次井然,开合有致,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而其另一种“层折盘旋的诗歌结构”更是空前,为中国诗歌创制了一种新布局。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第三章,针对其“情景两橛”和“玄言尾巴”展开论述,因其结构的层次性突出,各部分独立性强,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与联系不明显。实际上从感情宣泄意识,内在抒情意义和古今传统的承接意义上来说,谢灵运诗歌的结构各部分之间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谢灵运山水诗中之景物细致精绘的描写并没有呈现结构上的断层,而是迂回曲折,更上一层,淋漓尽致地宣泄忧愤,为我所用。看到深处,我们才能看清楚站在幽幽山水之中那个幽深哀怨的人。而非如有些人所说的这部分是独立于全诗的结构之外而自成一种清丽风格,与全诗不和谐存在。最后一部分的理语同样是谢灵运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个人才学的显现。这一部分是由山水景物而引发的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现实人生的体悟与自我解脱,并不是凭空而来。据当时的时代来看,这部分的理语并不是诗歌的累赘。山水与隐士,与玄言都是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的,有着特定的传承关系。就此联系来看,而就作者的情感来说,它又是作者忧郁情绪的一种宣泄,一种解脱,是作者摆脱现实困境,抚慰自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剂。景和理是其情感的双重宣泄。第五部分为论文的第四章,对谢灵运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简单勾勒。从地位上说,他不应仅限于历史横截面上的“元嘉之雄”。从纵向发展来看,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不仅是对南朝,后世李白、杜甫、柳宗元对其也有承继。总体而言,我们并不能抓住他的不足而扩大化,他也是建立一定诗歌传统的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