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二甲双胍(MET·HCl)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工业上生产的MET·HCl大多为针状晶体,晶体形貌差,造成后续过滤干燥困难,制剂性能差。其关键科学问题在于晶体生长规律不明,面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MET·HCl的结晶热力学和晶体生长研究,探明其晶体形貌和粒度控制的机制。针对MET·HCl结晶热力学研究不足的问题,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常压下MET·HCl在3种纯溶剂和7种混合溶剂中在283.15 K-323.15 K温度范围内的热力学平衡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CNIBS/R-K方程、Apelblat-Jouyban-Acree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较好的拟合,实验结果显示MET·H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以及混合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用Hansen参数、表观热力学参数对溶质的热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热力学参数表明MET·HCl的溶解过程是吸热且自发的。针对MET·HCl晶体生长规律不明,晶体形态差且难以调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结晶方法、溶剂和添加剂对结晶过程的影响。首先筛选和考察添加剂对晶体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可以使MET·HCl由针状晶体调控为短棒状晶体,明显改善晶体形貌。进一步通过单晶生长实验和成核诱导期实验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SDBS对MET·HCl晶体生长的影响机理,发现SDBS上的SO3-基团可以与MET·HCl(100)晶面和(020)晶面上的胺基形成氢键,导致SDBS与溶质分子竞争后吸附在MET·HCl晶面上,占据晶体表面的生长位点从而抑制晶体的生长。其次考察了结晶方法和溶剂对晶习与粒度的影响,通过溶析和反溶析结晶实验发现,溶析结晶对晶体形貌没有明显的改善,晶体仍为长针状;反溶析结晶使晶体由原来的针状向片状和短棒状转变且晶体粒度明显减小。在反溶析结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温度、溶剂体系、添加剂等对晶体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低温下,水+丙酮+PVP K16-18体系和甲醇+丙酮体系中,MET·HCl晶体由针状向片状和短棒状转变。针对小粒度微粉化的MET·HCl难以通过常规结晶方法制备的难题,在反溶析结晶的同时引入超声外场强化,考察了溶剂、超声时间、滴加方式、超声功率、添加剂浓度对晶体形貌和晶体粒度分布的影响,晶体在过饱和度和超声外场产生的空化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晶体的平均粒度减小至10μm左右,且晶体的长径比明显缩小,实现了微粉化MET·HCl晶体形貌和粒度的多目标结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