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语在先秦时期被称之为廋词,后来朝娱乐文体方向渐渐发展成谜语,朝语用的方向渐发展成为市话、行话、黑话、切口等。检索元代重要的戏曲文献资料《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就可以发现,这两部文献资料中多次论及元曲家热衷且擅长隐语创作。这说明元曲家及元曲与隐语关系密切,可惜这些曲家的隐语集子皆已散佚,所以使之难以进行考索,无法吸引众多学者的关注,难以成为学术热点,因而隐语与元曲之间的具体联系有待深入研究。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力图通过系统的分析元杂剧中隐语呈现的情况,大致勾勒出元杂剧与隐语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隐语在元杂剧中出现的形式,总结元杂剧中所运用的隐语的作用,分析二者之所以能够紧密结合的社会外部原因与文学自身内部原因。广义上的“元曲”包括散曲与剧曲,它们与隐语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能集中反映元曲与隐语关系的是“一代之文学”──元杂剧。限于篇幅与学力的限制,本文仅选取了结合最为典型最具考察价值的元杂剧中的隐语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章)。第一章:主要钩稽各种文献材料,系统勾勒元代曲家与隐语创造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元曲与隐语的紧密联系。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将“曲”的范围具体限定为杂剧,舍弃散曲与南戏等戏曲形式,以方便后文集中讨论。第二章:主要结合隐语的发展源流,分析隐语在各朝各代的发展形式,并以之为坐标对照元杂剧中的隐语的形式,考察隐语在元杂剧中出现的主要形式。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歇后语、拆白道字、谶语、廋词、咏物诗谜等等。第三章:主要探讨隐语在元杂剧中所起的主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表达思想,反映主题;塑造人物,刻画形象;制造冲突,推动剧情;讽刺世情,揭示矛盾;、插科打诨,吸引观众;含蓄传情,委婉达意。第四章:主要分析隐语与元杂剧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其主要原因包括:发展源流上的近亲关系,杂剧艺术的综合性,市民娱乐需求的刺激,社会世风的影响等等。结语:主要对比隐语与元杂剧以及与明清小说结合时各自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然后收束全文。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主要集中力量探讨了隐语作为一种娱乐文体与元杂剧结合而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在以下几个问题用力较深:1、以《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为文献依据系统而具体的钩稽元曲家、元杂剧、隐语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2隐语在元杂剧中运用的形式与作用;3、隐语与元杂剧紧密结合的内外部原因。这些问题是前人已有褴褛之功,但尚未深入的。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探究,虽然未有惊人之言,更不是不刊之论,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的。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还是依据传统的材料考据分析方法,较少引用外国新兴的文艺思想。这使得本文在方法上显得有些落后。但西方的方法在运用于古代文学研究的时候,是需要谨慎为之的,否则不仅容易造成“水土不服”,也容易导致“食外不化”。故而本文主要秉承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构思行文。最后,本文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论:元曲家擅长且热衷隐语创作,元杂剧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隐语,其所起之作用不可忽视,它们能紧密联系有着社会世风的外因与文体相通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