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物役化的反思与批判--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维度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毫无疑问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马克思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达到对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考察现代性提供了思想坐标。  本文以“现代社会物役化批判”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思想,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内在相关的方面,即在马克思的思想视域中探讨现代社会物役化问题,以及以现代社会物役化批判为视角重新阐释马克思的思想。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对现代社会物役化进行了检视。首先交代了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进而论述了马克思反思现代性有三个批判纬度,其中政治经济学的制度批判即物化批判纬度,是一个重要纬度。在马克思学说中体现为“人对物的依赖性”。进而对现代社会物役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交代;第一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对物役化的分析。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对“物化”的明确表述。马克思对物役化的揭示是从劳动异化切入的,异化劳动造成了工人的片面化,使人沦为了物,造成了人对物的依赖。通过对“人对物依赖”的分析,看到了其对人的发展的限度。第二部分,马克思对物役化的批判旨在从物向人的复归,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物怎么向人复归,马克思提出了去除资本化,也就是去除私有制,而前提又必须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确立。第三部分,马克思与西方现当代有关物化的话语界分,同为对人的发展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西方当代学家马尔库塞是从技术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批判。他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的统治,并没有从物对人的统治的表象,揭示其实质是人对人的统治。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揭示了物统治人,人对物的依赖。第四部分,从现代社会物役化阐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其他文献
斯特劳森是日常语言哲学的代表,其关注的指称问题是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斯特劳森区分了意义和指称,区别了指称和断定,对指称对象进行了规定,并发展了独特的“识别指称”理论
卢克莱修的宗教批判思想是《物性论》写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它以原子论自然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幸福快乐为主要价值诉求,不仅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批判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