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从生产车间中的大型设备与机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的电脑及网络,到最新的音乐播放器,甚至仅仅停留于构思中的科研想法与创新思维能力,科技已经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生产效率,创造革新产品的同时,给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便利。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使得科技类投资成为各国重点支持的对象。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消费者对高科技类产品的热衷是企业进行科技投资的推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企业,他们能自主研发、注重创新,在全球市场上取得可喜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加上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高关税,技术创新能力的落后使得中国企业一直在科技领域处于劣势。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大对设备与科学技术的投资,同时增强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购买能力,才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构建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性市场,才能不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的能力,从而突破发达国家及成熟市场对科技领域的垄断,保持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至今,我国对科技投资越来越重视,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战略选择。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在支持科技投资和企业创新的众多政策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最直接、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科技领域采取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而且有利于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实际上,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常见于各类单行的法规与税收文件中,只是对现有税法某些条款的修订或补充,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稳定的科技税法,并且存有很多漏洞和缺乏前瞻性等问题,造成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存有差距。全面深入地对科技类财税政策展开研究,提出客观科学前瞻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研究与开放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实证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对科技税收问题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研究,分为了四大部分来逐一推进。 在第一部中,通过对Ramsey一般均衡模型的修改,构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的科技税收模型,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科技既作为消费品又作为生产性投资的最优税收。最终发现,政府不应当对厂商购买的科技进行征税。当政府能够区分出消费者购买的科技和厂商购买的科技,政府不应当对厂商购买的科技征税,而消费者购买的科技应当如同普通商品一样征收消费税。但,如若进口的科技在厂商和消费者这两个渠道间不能被区分且只能被同时征税时,科技税的最优税率不为零。 其次,从科技类产品与投资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对科技税收进行优惠的理论基础。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杠杆,从其运作的程序和机理中阐述了税收如何作用于科技的特性:外部效应、高风险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性。最后,从政策引导、降低风险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这三个角度出发,总结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功用。 在第三部分,首先阐述了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投入量,并介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然后,对当前中国采取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分类,并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其它税类五个方面就当前主要的科技类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举例,以供参考。针对现行的科技类税收优惠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病。 最后,第四部分,综合上述三个部分的总体分析,提出了对科技类税收优惠政策的见解与意见。 本文创新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一是利用离散的一般均衡模型,创新性地构建科技的税收框架。此外,从消费者获取的科技产品和厂商投资的科技设备两个角度出发,对“科技”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的设置分别对科技税收进行了理论探讨。二是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和税收的财政政策机制等知识,分析了政府利用税收优惠作为鼓励科技投资与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三是充分结合企业对于科技投资的需求,即从宏观的政策法律,也从微观的具体税收工具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等多重角度,全面归纳总结了当前科技类税收优惠政策存有的问题,并在此之上提出了对科技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