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在基础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十分严重,基本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使得国民的福利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得到实际的提高,教育、医疗和住房成为国人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再加上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不明确,操作不规范,致使我国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拉大,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典型特征。而提供区际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扩展各地区社会成员的能力,进而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打下基础;有利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实施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而当前政府财政能力的扩张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研究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认为,区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内涵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由各级政府提供的,确保一国范围内所有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公共服务水平由差距较大逐步变为大致相同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以各地区居民的自由选择权和政府公平高效的转移支付为基础。通过构建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发现中国1996~2006年间中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各子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差异很大,其中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服务均等化程度亟待改善。
单纯的公共产品理论、公平正义论都没有从理论上阐明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发现提高均等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增进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因此该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降低,使得全国人民的福利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解释了中国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什么不断降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化,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相应各地区政府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差距也开始拉大,因此如果单纯依靠各地区自身相应的财政收入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话,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开始拉大。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财政逐步分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逐步增加,逐渐出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一致,这样必然要求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以弥补地方政府基本额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但由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在缺陷,致使中央转移支付没有起到弥补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作用。加上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地方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等软公共物品偏好不足,这样也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发达地区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发达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能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规模经济效应,加上发达地区充足的财力保证,发达地区政府会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偏好;而落后地区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足,加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发达地区就业,无法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而落后地区政府忙于经济建设而相对忽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导致与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拉大,即我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降低。
当然,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通过对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服务的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转移支付差异与基础教育均等化的非相关性表明,GDP的高速发展并不一定自动实现基础教育水平的飞跃,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没有突显其公平的价值取向,因此减少各级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偏好,增强其基础教育供给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同时通过建立透明、公开、公正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体系,弥补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建立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而基础医疗服务均等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而与转移支付显著负相关说明我国各地区基础医疗的发展主要以给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反而起着逆均等化作用。
通过对山东陵县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基层群众最关心的是民生类和生产类基本公共服务,因为这与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紧密相连,人们对中央各种惠农措施和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政策都是衷心拥护的。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可能存在“走形变样”的问题,越到基层,这种倾向越发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基层政府拮据的财力和经济发展至上的政绩观造成的。
综合考虑中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降低的趋势和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拮据财力,本文从法律制度、组织制度、资金保障制度和动态评估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改善意见。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法制建设轨道,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协调机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公开公正科学的动态评估机制有利于保障我国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