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物传感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全世界对疾病诊断、精准医疗、健康监控等医疗健康领域日趋关注,生物传感技术在临床与实验室诊断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生物传感器所具有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等优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中,依然存在对大型仪器的依赖、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疾病生物标志物高效、即时检测的需要等问题。因此,研发高效、灵敏、特异、便携、快速测定的生物传感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建立了四种生物传感器体系,将生物传感技术与纳米材料、智能设备、电化学等技术相结合,用于探索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并对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针对心力衰竭标志物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将其用于血清 NT-proBNP的检测。通过在玻碳电极上覆载复合纳米材料AuNPs/PDDA/RGO,利用复合材料涂层良好的吸附性能,将抗体(一抗)固定到电极表面,再采用“夹心法”分别将抗原标志物(NT-proBNP)及酶标抗体(二抗)结合到电极表面。在酶催化反应的高效作用下,使TMB被H2O2氧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在电极表面生成还原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NT-proBNP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构建的复合纳米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抗原标志物的定量检测,检出限(S/N=3)为8 pg/mL。该方法利用纳米复合材料增强传感界面抗体的覆载量,同时增强了界面抗体的吸附性,相比传统的单一纳米材料免疫传感器具有更强的灵敏型及稳定性性能,解决了部分临床患者血液中NT-proBNP含量低而难以检测的问题。二、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辅助和8通道的气压传感设备的新型气压检测诊断系统(Smartphone Assisted Pressure-measuring-based Diagnosis System,SPDS),并将其用于心肌梗塞的快速诊断。通过SPDS,实现对每批样品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检测时间小于20 min),结合智能手机完成信号分析、储存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PDS实现了 0.014ng/mL cTnI,0.16ng/mL CK-MB与0.85 ng/mL Myo的检测下限。将该系统应用于50例临床血清样本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的比较评估,结果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与传统的急性心梗诊断方法,如ECG、成像和化学发光等方法相比,SPDS具有便携性、高准确性和低时间消耗的优势,使得其在低发展地区的医院、社区以及床旁检测等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三、研制了一种基于均相杂交和竞争性组装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新型隐球菌的检测。通过捕获探针与信号探针、靶标双链DNA(dsDNA)在均相体系中高效、快速结合,在传感器表面形成三明治结构,并利用酶联催化技术对靶标序列进行电流检测实现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新型隐球菌临床样本双链DNA的检测,在样本浓度为5 pmol/L~1 nmol/L范围内,电流值与双链DNA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800 fmol/L。该方法在探针识别界面构建过程中,仅通过简单的均相与异相体系的差异,揭示了探针DNA识别dsDNA的机理,在没有酶消化等复杂的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实现了对ssDNA与dsDNA的选择性定量检测,为突破DNA电化学传感器对疾病dsDNA的检测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新的思路。四、设计和构建了基于重复序列的自身信号放大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TB)的快速检测。利用TB基因序列中含有多个重复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探针,同时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重复序列作为靶标,使探针对靶标序列进行高密度识别,从而实现传感器自身信号增强放大的效应。结果表明,利用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对人工合成的含有两个重复序列TB基因的定量检测,在目标序列浓度为0.7 pmol/L~10 pmol/L范围内,电流值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5 fmol/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由于在传感器的设计中利用了 TB重复序列(1034bp)自身所具有的高度特异性,保证了靶标的高度特异,进而实现了对质粒片段及肺结核痰标本DNA提取物的初步检测。该方法利用微生物所特有的重复序列结构,根据天然的结构设计简单的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三明治”放大体系,实现对少量样本的高灵敏检测,减少了复杂样本的前处理过程和时间,为DNA电化学传感器实现POCT转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在激光模式的研究中,拉盖尔高斯模式作为一种柱对称的高阶横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其独有的螺旋式空间相位分布,即光学轨道角动量(OAM),使其在众多高阶模式中脱颖而出。大量研究工作表明,高阶拉盖尔模式光束可以应用于光镊技术、空间通信、超分辨成像等领域。拉盖尔高斯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无螺旋拉盖尔高斯光束,另一类为具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束。近年来,在固体激光器中更快捷、高效、稳定地获得高功
光纤In-line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结构小而紧凑、灵敏度高、灵活性强、抗电磁环境干扰,耐受性强,是一类重要光纤传感结构。然而目前报道的常规In-line MZI 的传输光谱的输出光强随波长呈现均匀单调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大多数基于检测常规In-line MZI的传输光谱中干涉峰/干涉谷的波长移动传感方案在长期测量中存在波长难以标记、连续跟踪与锁定,测量范围受到光谱的周期性限制等问题。并且在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军具体项目的内容,探讨国外水面、水下、空中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子内与分子间电输运作为有机电子器件中两种电荷传输形式,对有机电子器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研究π共轭结构分子内和分子间电输运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聚集态有机电子材料的电荷输运机理,对提高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分子聚集态中,分子周围存在着复杂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以常规表征方法很难分辨和研究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本征电输运性质。机械可控裂结技术是一种机械稳定性较高的单分子电学测量技术
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水下视频传输愈发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然而作为中远距离传输的主要媒介,水声信道却以其复杂多变的特性,成为了制约水下数据传输性能的主要痛点。为了对抗水声信道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带宽的限制和多普勒频偏的影响,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对数据,特别是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传输,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引入自适应传输技术。因此本文针对水声视频自适应传输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发生于鼻咽上皮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三。因其高侵袭特性,致使大约80%的鼻咽癌患者初诊即处于中晚期阶段,丧失彻底治愈的机会。目前,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策略,仍存在较高的远端转移率、易复发等预后不良现象。研究表明,抗有氧糖酵解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途径。报道指出异常活跃的Wnt/β-caten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重大应用方向的兴起,对交通环境的准确、实时、三维、语义化的感知提出了迫切需求。激光扫描技术是当前大规模三维测量的最佳技术手段之一,为大规模交通环境的三维感知提供了数据基础。已有的面向交通的激光扫描点云应用主要集中在静态道路对象的提取和高精度地图的建模。交通环境是以车辆运行和驾驶者为核心的环境,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评估,以及对交通动态过程的三维建模都是交通环境感知中的重要科学问
组织工程角膜(Bioengineered Cornea)是利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使用组织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出可替代人角膜,用于治疗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的新兴医疗器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并以每年新增超过50万患者。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材料学和工程学的进步,组织工程角膜制备原料的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通过长期动物实验验证和临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α-酮戊二酸(α-KG)。近年来,IDH1 Arg132位点的各种突变体被发现能催化产生大量的癌性代谢产物2-HG,导致胶质瘤、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研究表明,2-HG致癌的机理与其抑制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增强HIF-1α的表达,并引起DNA或组蛋白的高甲基化,阻碍细胞分化等有关。糖脂代谢重塑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
钢铁材料强度高、塑韧性好,同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海洋等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更新换代,大型工程结构件对钢铁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析出强化是提高钢铁合金强度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寻找与基体“匹配”的纳米强化相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最近的研究发现,硅化物G相与马氏体钢基体(BCC-Fe)存在共格关系,并以纳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