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和深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本位于城乡接壤带的乡村逐渐被城市吸纳,划归为城市用地,打破了乡村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宁静。这些林立在城市中的一个个独立的村庄在城市的包围下形成了独有的“城中村”现象。为了推进城市化建设,“城中村”改造工作在20世纪末被提上日程,进而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展。“城中村”改造使得村民被卷入城市化的洪流中,被迫融入城市社会,在现代化的阵痛中走向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在一纸户籍的背后更隐藏着权益的保障、角色的认同、文化的适应、心理的归属等一系列由被动市民化引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西安市的“城中村”作为研究样本,展开对西安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实证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资料的整理,描述西安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现状,并揭示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可能引起这些问题、阻碍“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原因,最后试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西安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研究意在唤起对“城中村”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被动市民化给予关注,在转变户籍和居住地的同时,在经济层面、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权益保障等方面与市民同步,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有关农民市民化的研究成果,接着对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选取的研究方法加以阐释和说明,并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是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对西安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现状作以详细介绍。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以“出租屋经济”谋生的村民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对时间的认知度较低,无法有效利用时间,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之上,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约束和控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对自我身份的市民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较低、存在边缘化倾向。第三章深入剖析西安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点:一是高收入低就业,滋生懒惰心理;二是长期生活在管理真空区,缺少公民意识;三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无法适应社会互动模式;四是子代“继承式”的农业社会传统观念造成啃老行为。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原因分为三方面:微观原因包括乡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土地恋情结和村民自身素质的限制;中观原因是村民在城市社会资本的短缺;宏观原因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壁垒。第四章试给出促进“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的对策建议。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应建立健全村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就业;传媒建设方面,应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社区建设方面,推进从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的转型;最后,“城中村”村民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市民化转变。最后是结语部分。这一部分客观地评价了全文的研究和写作,对“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研究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