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钛铁矿资源丰而不富,以可选性差的原生钛铁矿为主。该类型矿石资源中微细粒级钛铁矿的有效回收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浮选是处理此类矿石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开展钛铁矿浮选的基础理论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微细粒级钛铁矿表面改性,通过表面氧化和引入外界离子来提高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以实现钛铁矿的高效浮选。本文以微细粒级钛铁矿(-38μm)为研究对象,以H2SO4、H2O2为氧化剂和
【基金项目】
: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省万人计划; 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基金等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钛铁矿资源丰而不富,以可选性差的原生钛铁矿为主。该类型矿石资源中微细粒级钛铁矿的有效回收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浮选是处理此类矿石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开展钛铁矿浮选的基础理论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微细粒级钛铁矿表面改性,通过表面氧化和引入外界离子来提高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以实现钛铁矿的高效浮选。本文以微细粒级钛铁矿(-38μm)为研究对象,以H2SO4、H2O2为氧化剂和油酸钠为捕收剂,分别探究了铅离子和铜氨离子对钛铁矿的活化效应。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溶解试验、Visual MINTEQ model模拟、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反应热力学计算等多种方法探究了表面氧化和引入外界离子对钛铁矿表面活性位点的影响、药剂在溶液体系中的组分分布规律及其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论文将为我国微细粒级钛铁矿的高效浮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H2SO4体系下Pb(NO3)2对钛铁矿的活化机理研究表明,在p H 5.5时钛铁矿纯矿物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加入Pb2+(1×10-4mol/L)可将钛铁矿回收率从70%提高到82%;钛铁矿溶解试验表明,铅离子吸附在矿物表面进而阻止矿物表面Fe、Ti活性质点的溶解。溶液组分分析表明,Pb(NO3)2主要以Pb(II)离子存在,Na OL(2×10-4mol/L)的优势组分是RCOOH(l)分子。动电位和FT-IR分析表明,RCOOH(l)和RCOO-在钛铁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并有Pb-OL复合物生成。XPS结果证实H2SO4预处理促进了钛铁矿表面的Fe由Fe(Ⅱ)向Fe(Ⅲ)转变,使Fe(Ⅲ)比例由32.51%增加到63.22%。ToF-SIMS分析表明Pb(NO3)2的加入强化了钛铁矿对Na OL的吸附,C4H7+碎片峰强度从16447增大到21089。H2SO4体系中铅离子活化微细粒钛铁矿主要归因于SO42-离子的氧化作用、分子/胶体油酸和Pb-OL复合物的共吸附作用。H2SO4-H2O2体系中铜氨离子活化浮选钛铁矿的机理研究表明,在p H 5.5时以油酸钠作捕收剂,加入H2O2(1×10-4mol/L)和[Cu(NH3)4]2+(1×10-4mol/L),可将钛铁矿纯矿物浮选回收率提高约18%。XPS分析证实H2SO4和H2O2处理后促进了铁由Fe(Ⅱ)向Fe(Ⅲ)转化。最终,钛铁矿表面Fe(Ⅲ)的比例从44%上升到66%。引入铜氨后,矿物表面铜原子浓度为0.4%。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p H 5.5时Fe(OL)3比Fe(OL)2更容易生成(Fe2+/Fe3+和Na OL反应的ΔGθ分别为-80.79 k J/mol,-147.00 k J/mol)。ToF-SIMS分析表明铜氨的添加增强了Na OL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C18H33O2-归一化峰强度从1.42×10-2增加到1.80×10-2。铜氨离子活化钛铁矿浮选主要归因于H2SO4和H2O2的双重氧化作用,以及分子/胶体形式的油酸和油酸根与钛铁矿表面Fe和Cu质点的化学吸附作用。实际矿浮选试验表明,在H2SO4用量2000 g/t、Na OL用量2000 g/t的条件下,以300 g/t的铅离子和铜氨离子分别为活化剂进行一次粗选试验,可将钛铁矿回收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
其他文献
青山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部,是带内典型铅锌矿床代表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组合双重因素控制。为了理清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有效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本文综合采用大比例尺控矿构造精细解析、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构造地球化学勘查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矿床构造控矿机制与找矿预测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和成果。(1)通过矿区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鉴定和分期配套,识别出矿区内存在4类构造体系:早
本文研究对象个旧风流山矿段34号矿体中,由于花岗岩蚀变带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力学性质差,导致巷道围岩普遍出现了较大变形,对巷道的稳定性及矿区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为了解研究区巷道具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研究区选取了三条不同中段的巷道并对巷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变形情况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不同岩组采样并进行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以《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为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巷
由于光伏产业的驱动,金刚线切割工艺成为目前主流的硅片切割方式,在其切割过程中约有30%-40%的晶体硅以粉末状态进入冷却液形成金刚线切割硅废料(DWSSP),资源浪费的同时导致硅片成本增加,并造成一定环境负担。本课题以DWSSP为原料电磁熔配制备铝硅合金,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具有重大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DWSSP进行元素和物相分析。结果示出
钛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钛铁矿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大部分呈现出贫细杂的特点,选别效率较低。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矿石的嵌布粒度明显变细,使得有用矿物难以回收;并且钛铁矿与脉石矿物的伴生也愈加复杂,导致有用矿物的品位越来越低,这是目前钛铁矿选别中的主要难题。本论文以伊朗某钛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样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石性质对选矿工艺进行深入探索
大地电磁测深法(MT)是一种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它利用天然场源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以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大地介质中的衰减程度不同为基础,大地电磁法能够探测到由浅至深的地下介质电阻率信息。MT因使用天然场源,具有设备轻便,探测深度大,频段范围广,不受高阻层屏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能源勘探和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然而,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态效应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会使得反演结果产生虚假异常,增加了
岩溶是非常复杂的不良地质体,其存在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发现和查清,对土木工程而言,岩溶发育往往是不利因素之一,岩溶区也是地质灾害事故的多发区。现阶段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西南地区岩溶勘探工程上运用的较多,但由于此地区的地形地貌较复杂、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均及岩溶发育位置形态不规则等情况,导致高密度电法勘探难度剧增,其反演结果复杂多变,而且实际勘探过程中,各种参数的不同选择也会对探测及成图的分辨率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地槽褶皱区右江地槽褶皱带西缘,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欧亚板块相连接的部位,是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锡矿盛产地之一。本文选择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内具有代表性的断裂构造,从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对断裂进行构造解析,并通过研究断裂旁侧的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判定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矿田构造体系与不同期次所形成的构造运动进行研究,确立了矿
铁矿石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开采和回收方面存在一些难题,赤铁矿作为主要铁矿石之一,对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阳离子反浮选工艺是选别赤铁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存在泡沫黏、难以消泡等问题,因而没有被国内外多数选厂采用。本论文选取石英和赤铁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十二胺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阳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
铜铅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国防、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安全。目前我国铜金属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随着铜铅锌矿资源不断开采、加工、利用,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铜消费的最低需求。老挝丰沙里省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矿石,开展该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研究,对增加外部供给及解决同类矿石资源难分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先进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对
采矿方法的优选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的非线性的系统工程。合理的采矿方法是矿山安全生产和资源最大化回收的前提。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回收率,保证采空区的稳定。本文以暮阳铅矿开采急倾斜薄矿体为研究背景,为了解决在开采急倾斜薄矿体时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针对采矿方法优选困难,考虑因素不全面等问题,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对采矿方法进行优选。针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