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复杂,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解策略进行处理。近代认知心理语言学对隐喻的分类以隐喻的认知功能为基础,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方式。本文选择泰国著名长篇小说《四朝代》的泰文本和汉译本为语料来源,进行全面的概念隐喻探讨和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考查泰语原文和汉译本所使用的隐喻,就汉泰语言使用隐喻类型展开对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复杂,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解策略进行处理。近代认知心理语言学对隐喻的分类以隐喻的认知功能为基础,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方式。本文选择泰国著名长篇小说《四朝代》的泰文本和汉译本为语料来源,进行全面的概念隐喻探讨和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考查泰语原文和汉译本所使用的隐喻,就汉泰语言使用隐喻类型展开对比,借助Lakoff&Johnson“概念”理论研究汉泰概念隐喻体系,并使用K(?)vecses的隐喻类型原则分析归类。第二,研究汉泰语言隐喻类型对比分析使用的概念,深入分析存在异同的概念隐喻。第三,借助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探讨汉泰语言的翻译认知。第四,阐述汉泰隐喻类型对比及分析翻译策略。最后,探讨汉泰两种语言对事物及世界的认知方式。从目标域所收集的汉泰语料中发现,《四朝代》泰文本与汉译本所包含的相同隐喻类型有8类:生命类、情感类、关系类、道德类、时间类、政治类、社会与国家类和希望类。常出现的隐喻类型分别为: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频率第一;生命类型,生命和死亡隐喻两类的频率为第二,在汉泰语言的表述中,都把生命看成是一次旅程,从出生、成长、奋斗,到最终走向死亡。情感隐喻使用的频率位居第三。汉泰隐喻概念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泰国属于等级社会,这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虽然从小说译本上发现汉语在表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基本上是区域平等的,但是从实际层面,等级观念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绝对避免,主要看从什么方面和维度来判断。汉语可从社会与政治的地位对比等级,如:说话者在社会上的地位、职位等,而泰语的预料案列所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等级色彩比较浓厚,这一点亦可从可人物的性情、爱好等方面做出判断。第二,通过对汉泰语言情感概念的对比发现,泰语中爱情最常用的隐喻是“水”,由于泰国是热带国家,天气比较炎热,所以爱情跟水一样,让人感觉清爽和舒适。而汉语爱情隐喻是温热的火,中国的冬天天气很冷,人们需要暖身,所以使用“温暖”来指代“爱情”,有了爱情就会温暖。第三,汉语中痛苦是食物的苦味,痛苦可以被人生“尝、试、吃”等,将痛苦用味觉体验来展示。而泰语中通常不采用味觉形容人的情感,而主要以人本身的性格作为喻体。根据合成理论得出,当目地语言跟原语使用隐喻有相同的认知概念,译者可以直接翻译,这显示了两种语言在历史、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相同或众所周知的部分,从而能很好地理解另一个文化。汉泰语言中可以直接进行翻译的是物体隐喻:植物隐喻、水隐喻、火隐喻,因为这些隐喻所反映的都是人类普遍的人生命题。另外,目标域也有相同的概念部分,一般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比如:生死亡、痛苦、希望,或社会层面上的政治、权利、国家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的隐喻来源于人们共同的人生经验所得,中泰都是亚洲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知的事物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汉泰语言拥有相同的认知概念。即便如此,两国文化也有很多差异,两国语言文化中所拥有的概念并不能完全互相对等映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说译者选择采用了4种方法解决翻译的问题:意译法、省略法、比喻法和使用其他隐喻法。意译法--只保持源语中的内容,不拘泥于其表达形式。省略法--当原文和译文的事情或文化相差比较大时,译文把原文的内容缩减掉。比喻法--当泰语使用独特的隐喻翻译成汉语时,常出现的词汇是“如、像、一样”等词语。目标语言隐喻或使用其他隐喻法--两种语言总有不同的认知和概念,当隐喻概念在原语言使用,在另一种语言的语境中很难理解时,为了保持小说的精彩和原滋原味,译者使用其他隐喻代替原文的隐喻。另外本文发现,不同的隐喻翻译到目标语言的隐喻翻译机制主要考虑3个重要观念:认知概念,文化和社会系统,隐喻程度。隐喻翻译首先要判断隐喻程度,高等隐喻程度必须翻译,其次,考虑认知概念和文化、社会系统:从隐喻翻译机制可以得出以下4种翻译策略,一、隐喻程度高,认知概念或文化、社会系统相近,用比喻法。二、隐喻程度高,认知概念和文化、社会系统不同,采用目标语隐喻法。三、隐喻程度不高,认知不同,用意译法。四、隐喻程度不高,认知概念和文化、社会系统不同,用省略法。除此之外,隐喻翻译方法不仅能解决泰汉隐喻翻译问题,对其他语言的翻译也具有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家禽卵泡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大量功能基因的特定时空表达精确地调控其发展的进程。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n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从三维基因组角度研究机体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的结构变化。研究发现,高阶染色质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素,但其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仍然未知。本研究以芦花蛋
马铃薯(solanum tubersome L.)是重要的主粮作物,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常温下具有30-150 d不等的休眠期,休眠期过后则自行萌芽。不合时宜的休眠解除及萌芽会导致块茎商品性降低、营养品质下降、龙葵素碱积累,影响种薯活力、饮食营养健康、加工及销售,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发
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对病虫害及其寄主地理分布的影响,为重要病虫害的检验检疫、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支撑,为病虫害气象指标体系建设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猕猴桃溃疡病菌和柑橘黄龙病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运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尺度范围两种病菌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的可行性。通过搜索物种分布数据库和数字标本平台,查阅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出版文献等方式获得目标物种的分布数据,依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晚疫病是世界十大卵菌病害之一,可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其致病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植物病害,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目前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剂比较缺乏,需发现并筛选出合适的生防菌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为寻找理想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分离自马铃
在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城市与区域的自然系统逐渐疏离,城乡风貌和格局发生巨变,传统的人文内涵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冲击下逐渐失色,国土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十分迫切。在这一情况下,挖掘传统景观营造的智慧与内涵、丰富国土景观体系类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框架、总结区域景观体系的时空发展规律与特征,在当下有着深远的意义。临汾盆地是我国国土景观体系中,西北干旱地区盆地灌区类型的典型代表,其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水利网
Nrf1和Nrf2是功能结构域高度保守的CNC-b ZIP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两个主要成员,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稳态平衡有着重要调节作用。由于Nrf1存在多个活性不一的亚型,其调控功能又与Nrf2存在较多重叠之处,使得对二者各自调控的基因集、生物学过程及相应作用机制难以深入区分探讨。因此,建立更多Nrf1各亚型与Nrf2的研究工具、揭示Nrf1各亚型和Nrf2的调控图谱及其与生物现象间的映射关系,对
依据2018年公布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数据,我国现有CVD患者约2.9亿,且未来将持续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被认为是CVD的主要病理基础,是CVD研究领域致力攻克的难点之一。AS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与AS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聚焦在肠道微生物与AS发展的相关性上,但关于具体菌种对AS确切作
本文選取諸宮調、話本、笑話集、使臣語録、筆記、醫書、宋儒語録等口語性强的語料,爬梳其版本源流,分析其語言性質,考釋其疑難詞語,以此爲柱礎進行宋遼金時期官話詞彙、語法地域差異研究。以區分材料層次、重視特徵詞、在比對中進行專書研究、内部演變和語言接觸全面考量、關注主觀性和主觀化爲研究視角,本文重視有排他性的“特徵詞”,而非依靠“統計數據”;分析語料的語域、地域、語體等層次,將个别語料的語言現象放在整個
细胞外基质(ECM)来源的机械信号刺激通过机械转导信号通路调节多种细胞表型和分子过程。基质硬度的增加会改变细胞表型并促进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肿瘤转移等,从而使肿瘤的恶性转化更加严重。研究表明增强的肝组织基质硬度在肝癌的肿瘤发生和恶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较差的生存率相关,且肝癌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肝硬化的发生而发生。然而,肝癌细胞如何感知ECM硬度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在很大
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历来是科技创新的源泉,21世纪的医疗科学更是亟需协同单一学科范式来推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命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癌症是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巨大公共卫生挑战,防治形势极其严峻,其中高恶性肿瘤耐药、治疗抵抗导致治疗后高复发、预后差等问题更是当前肿瘤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依托国家政策支持,顺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在工程与生命、医学科等交叉创新的逻辑中不断提出和发展满足临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