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狗獾(Meles meles),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ous),鼬科(Mustelidae),獾亚科(Melinae),狗獾属(Meles),为本属唯一种,属中小型穴居动物。狗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除台湾和海南省外,各省均有分布(高耀亭等,1987)。但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狗獾栖息空间的退缩和野生种群数量的下降,狗獾在我国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狗獾为上海地区体型最大的野生兽类,在维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狗獾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减少,狗獾的数量锐减,已经低于能维持种群长期健康生存的阈值,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狗獾将有可能在上海地区彻底消失。为保护这一濒危的物种,上海地区启动了狗獾种群生态恢复项目,除采取措施保护狗獾原有的栖息地外,也从外地引入狗獾以恢复狗獾种群的数量。对于引入的狗獾,能否在当地建立种群长期生存,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并能正常繁殖,为此在申亚生态园内对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行为的观察,评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以期能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一些基础资料。1.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使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的监测。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小时,并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小时;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分钟,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分钟;不同性别狗獾在夜间活动时间上并无明显差异。2.人工补饲为引入狗獾重要的食物来源,研究期间对于成年狗獾在补饲点的取食情况进行了四季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小时,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为分散,秋冬季则较为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和62%。3.育幼行为是幼仔顺利发育的保证。2011年5月份对刚出洞的两只幼獾与他们母体间的亲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獾出洞后不久舔仔、嗅仔、抱仔、与仔游戏等育幼行为发生的频次均较高,但整体上母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另外仅在5月上旬观察到哺乳行为,推测幼獾出洞活动后不久即已断奶。4.依据研究期间的观察记录和对引入狗獾活动规律及行为的深入了解,本文对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出了工些建议:狗獾引入前要对原有狗獾栖息地进行科学地恢复和重建;狗獾引入初期应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的人工放养,以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对狗獾的人工补饲量要适当,并依据其取食特点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