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有效的统计学计算,分析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及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的要求。方法:研究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科同一治疗小组内接受手术,且肿瘤下缘距肛缘6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被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应行肿瘤标志物、肛门指诊、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行盆腔磁共振或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直肠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行胸部及腹部CT及其它相关检查用以排除肝、肺及其它组织器官的远处转移。诊断明确后组织由放疗科、肿瘤内科、外科医师共同参与的会诊为符合标准并同意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制定术前放疗及同期口服希罗达化疗治疗的方案。不符合及不同意的患者直接行TME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给予评估,并在休息6~8周后行TME根治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的大小、术前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应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行腹腔镜手术保肛的患者数为37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4例;行开腹手术保肛的患者数为24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11例,χ2=5.59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保肛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2)腹腔镜组保肛的患者数为37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4.43±0.93cm;开腹组保肛的患者数24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20±0.91cm,t=-3.18P<0.01,两种手术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的要求有统计学差异。(3)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保肛的患者数为26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2例;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保肛的患者数为35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13例,χ2=4.43P<0.05,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保肛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4)行新辅助治疗组保肛的患者数为26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3.96±0.78cm;未行新辅助治疗组保肛的患者数为35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31±0.70cm,t=-7.03P<0.01,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要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腹腔镜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保肛手术对肿瘤距肛缘距离要求小于开腹手术。应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高于未应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位置越低,越应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进而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应给予准确的临床分期及术前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根治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