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洋以及沉积物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以原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筛选出的原油降解菌在实验室中均能表现出很好的降解效果,但在溢油现场进行生物修复时降解效果明显下降。因此,在海洋溢油事故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构建菌群和优化修复条件,从而强化微生物降解原油的能力。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原油降解菌,构建降解菌群,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旨在为海洋及近海岸溢油修复提供降解菌源,为强化溢油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从渤海湾采集原油污染沉积物样品,利用不同培养基富集驯化原油降解菌群,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得到原油降解单菌株,利用单菌株构建混合菌群;选取影响原油降解的环境条件(p H、N/P、原油含量、接种量)设计实验,获得各环境条件对单菌株降解原油的影响特性;最后通过模拟泥水混合体系,研究构建的菌群对沉积物中原油的降解能力,并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菌群降解效果进行条件(N/P、接种量)优化。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2种培养基(原油为唯一碳源、葡萄糖加原油为共同碳源)经过3周期驯化,从渤海湾沉积物中富集得到原油降解菌群。利用原油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驯化原油菌群降解率较高,28d达到58.2%。2.从驯化得到的菌群中筛选出2株原油降解菌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 D12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D2。菌株D12在24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菌株D2在12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3.通过对影响单菌株原油降解能力的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得出,D12在p H值9.0时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43.98%),D2在p H值为8.0时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23.75%);D12和D2在不同p H条件下降解率之差小于9%,p H对原油降解率影响较小;菌株D12在N/P为7:1时降解率最高(为42.71%),菌株D2其在N/P为5:1时降解率最高(为31.87%);菌D12和D2在原油浓度为3-9g/L降解率均较高,原油浓度的改变对菌株的降解效果影响不大;菌株D12的接种量为11%时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36.28%),菌株D2的接种量为9%时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21.53%)。4.将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 D12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D2构建混合菌群接种到泥水混合体系中,通过对影响菌群原油降解的环境条件的优化研究得出,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群的降解率增大(接种量为20%降解率最大为67.43%);菌群在N/P为5:1降解率是最高的(为72.19%)。5.菌群降解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30℃降解率最大为84.19%);在温度较低的冬季,降解率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增大(最大降解率为40.80%),添加较多的原油降解菌有利于原油污染区域的溢油修复;在春秋季节(温度为18℃),接种量为10%降解率最高为65.90%;在温度最高的夏季,菌群接种量在10%时降解率最高为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