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本学生跟随周德安老师学习三年来,对周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较系统的学习总结。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周德安学术渊源、周德安“针灸六治”理论、“周氏针灸要方”学术观点、隔姜隔盐灸神阙法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1周德安学术渊源
周德安老师在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重视对《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中医典籍的学习,深受金针王乐亭、国医大师贺普仁、夏寿人等北京中医院针灸科诸多前辈影响,结合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针灸治神、治痰、治痛、治风、治聋、治动的“针灸六治”理论。
2“针灸六治”理论基本内容
针灸治神、治痰、治痛、治风、治聋、治动的“针灸六治”理论,是周老师多年积累形成的针灸学术精华。周老师将治神作为六治之首,提出“治病先治神”的理论,是针灸治病的要旨;根据“怪病多痰”,提出针灸治痰法,广泛用于疑难杂症;针灸长于治痛,然痛病纷杂,辨治何以为宗?周老师以虚实、痛位、气血辨治,多种针具结合使用;风、动、聋概括了周老师擅长的三类疾病范畴,治风、治动、治聋包含对老年多发病中风、眩晕,儿童常见病多动症、抽动症和多发、难治病神经性耳聋、耳鸣等独到的辨治理论和方法。
2.1治神
周老师重视“神”的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神”法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周老师认为,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重要外在表现,精神安定、情志舒畅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条件,提出“治病先治神”的学术观点,创立周氏针灸“四神方”,并扩大了金针王乐亭“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和传统“开四关”等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各种与精神、情志因素相关联的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2.2治痰
周老师提出要充分认识“痰”这一中医理论特有病理产物在疾病中作用,并建立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周老师认为“痰”邪最易阻塞气机、血脉、经络,涉及疾病广泛,治疗困难.据此创立了周氏针灸“化痰方”,广泛应用于中风、眩晕、癫痫、梅核气、精神异常、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
2.3治痛
周老师善治疼痛,主要根据疼痛部位和虚实论治。治疗以临近取穴、循经取穴、特定经验穴相结合。对于颈肩痛、腰痛等常见疼痛,创立了“颈四针”、“腰五针”等治疗经验方;周老师认为,疼痛主要由气滞引起,气滞形成主要与肝气郁结有关,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淤达到止痛目的,创立了周氏“调气止痛方”,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对于针具的选择,根据疼痛的虚实缓急,采用毫针、火针、艾灸、放血拔罐等,各有所宜。
2.4治风
治风包括治疗外风导致的面瘫,更主要指治疗内风扰动所致的诸如中风、头晕、癫痫、脏躁等疾患。针对中风病设有专门针灸处方。周老师对于“开四关”法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扰、肝郁化火等证所致中风先兆、头晕头痛、惊痫抽搐、诸症常使用“开四关”法平肝熄风、清热泻火、镇静安神,取得良好疗效。
2.5治动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病、疑难病。周老师将二者统一命名为“动证”,认为该病与中医理论的心、肝、脾、肺、肾均相关,临床分虚、实两型。实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火扰心,治以化痰宁心,清肝熄风、镇静安神;虚证属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荣筋、补虚安神。由于儿童多动症患者注意力涣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周老师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常加用针刺开窍醒神穴位和益智安神中药。针药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特此提出针刺、中药应成为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主要手段。
2.6治聋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周老师擅长治疗耳聋、耳鸣,采用针药结合方法,70%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20-30%获显著疗效。根据急性期和慢性期分期治疗,辨证主要分成虚实两型。突发性耳聋为实证,多属肝胆火旺型,治以清泻肝胆、通利耳窍;慢性耳聋耳鸣为虚证,多属肾精不足型,治以补益肝肾、镇静安神。
3“周氏针灸要方”学术观点
本学生通过对周老师诊治思路、处方特点深入思考,提出“周氏针灸要方”学术观点。本人在跟师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周老师运用针灸的安神、补益、祛痰、调气等功效,广泛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针对不同疾病,常使用一些通用性很强的针灸处方,包括针灸“四神方”、“调气止痛方”、“补中益气方”、“化痰方”等,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基础针灸方剂,掌握其要可提纲携领,运用得当则效如桴鼓。据此提出由“安神”、“补益”、“祛痰”、“调气”等方面要素组成的“周氏针灸要方”的学术观点,阐述其概念、应用范围、运用规律。在此还总结记录了周老师临床常用的、疗效显著的针灸处方。
4隔姜隔盐灸神阙法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在继承周德安老师灸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基础上,将隔姜隔盐灸神阙法创新应用于中风后尿失禁、尿频、尿急的排尿障碍患者,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明确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气虚、肾阳虚患者的尿失禁、尿急、尿频症状,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膀胱的功能容量,减轻护理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