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瓣膜、心内膜或心内装置内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多由细菌引起,病原菌分布以链球菌居多,葡萄球菌为其次,但葡萄球菌在IE中所占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葡萄球菌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同,耐药程度也存在差异,葡萄球菌感染的IE在治疗上存在争议并引起广泛关注。葡萄球菌体内有多种因素能躲避免疫系统及抗菌药物,增加致病性及感染的严重程度,随着抗菌药物不断应用,诱导产生的多耐药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一大难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负担,也增加了临床治愈的难度和病死率。本研究以昆明地区某三甲医院IE患者全血培养分离的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观察菌种分布,收集耐药数据,检测相关耐药基因,探讨菌株耐药表型,描述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可靠及时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必要的病原学信息,为指导临床制定有效诊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地区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确诊为IE(临床依据IE DUCK诊断标准改良版)的患者全血培养分离得到的72株非重复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微量稀释法和补充药敏试验(K-B法、E-test法)检测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其耐药表型(MS型、cMLSB型和iMLSB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的甲氧西林决定因子A(Methicillin determinant A,mecA)基因;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的 ermA、ermB、ermC基因,分析葡萄球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1)菌种分布:IE患者全血培养分离的72株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占40.28%,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占23.61%、15.28%,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不同程度检出,它们是溶血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路邓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分别占 8.33%、5.56%、2.78%、2.78%、1.39%。(2)耐药性:72株葡萄球菌对检测的15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程度均较高,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100%;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63.89%;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率均超过50%;除莫西沙星22.22%的耐药率外,喹诺酮类药物与四环素的耐药率大约在40%以上,但莫西沙星19.44%的中介率;庆大霉素、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6.67%、8.33%;对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0%。46株MRS菌株中,红霉素耐药率84.78%;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73.91%;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同约65.22%;四环素耐药率52.17%;庆大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在20%-35%之间;利福平耐药率为13.04%。50株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约为78%;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50%以上;替加环素与四环素耐药率相同为48%;庆大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在20%-30%之间,利福平耐药率为10%。(3)耐药表型检测:50株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中,结构型cMLSB耐药表型为主,占78%,MS型和iMLSB型各占18%、2%。(4)耐药基因携带率:72株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携带率为63.89%,ermA、ermB、ermC 基因携带率分别为 2.78%、6.94%、50.00%,同时携带 ermB+ermC、ermA+ermC基因占4.17%、1.39%;46株耐甲氧西林与26株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3.48%、11.54%;50株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中ermA、ermB、ermC检出率分别为4%、8%、62%,同时携带ermB+ermC与ermA+ermC基因的占4%、2%,余耐药基因型未检出。(5)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50株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中,cMLSB表型中ermA、ermB、ermC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13%、7.69%、66.67%,同时检出 ermA+ermC、ermB+ermC 基因各占 2.56%、5.13%;MS 表型 ermC 基因检出率为55.56%;iMLSB表型葡萄球菌1株,仅检出ermB基因,其余基因型均未检出。[结论](1)该院IE患者葡萄球菌分布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次要病原菌,整体耐药现象较严重,MRS的耐药性普遍高于MSS,耐大环内酯类葡萄球菌以cMLSB型为主要耐药表型,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2)携带mecA基因可能为该院IE患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生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携带ermC基因可能是大环内酯类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ermC基因的存在可能是该院产生结构型(cMLSB)耐药表型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