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血栓事件的预防提供依据。2应用个体化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评估其在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髋部骨折患者568例,其中DVT患者140例,非DVT患者428例。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显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DVT风险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部分:应用个体化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将其分为四组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四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χ~2检验的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分布于极高危组的患者根据评分再进行细分组即5-6分组,7-8分组,≥9分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风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VTE病史、外科手术史(一个月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骨折类型中髋臼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在两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在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来的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定义为自变量,并予以赋值;因变量为患者是否发生DVT,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变量的标准值取0.05,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30 Kg/m2、VTE病史、外科手术史(一个月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200min、髋臼骨折、术后卧床时间≥7天与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有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DVT组患者的风险评分为(8.6±3.4)分,非DVT组患者的风险评分为(4.6±2.2)分;DVT组患者多集中于高危组与极高危组,其中极高危组患者达到55.71%,而非DVT组患者多集中于低危组及中危组,其比例高达45.55%;应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01,两组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风险与血栓风险评分分级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因变量,以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栓风险分级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处于高危组及极高危组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髋部骨折患者Caprini风险分级越高发生血栓的风险也越高;将髋部骨折围手术期Caprini血栓分级处于极高危组者进行再次分组,即分为5-6分组、7-8分组、≥9分组。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将极高危组患者再进行分组显示,随着血栓风险积分的增加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75岁、BMI≥30 Kg/m2、VTE病史、外科手术史(一个月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200 min、髋臼骨折、术后卧床时间≥7天是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2个体化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能够筛选出DVT中高危患者,为临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DVT的分级及预防具有应用价值。然而针对高危组患者进行再分组结果显示随着风险分数的增加患者发生DVT的概率也增加,但无需对高危组患者进行再分组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