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且收入不平等程度越来越高。在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中,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甚至有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已经带来的和将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了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高度关注。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以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为中心思想,体现了社会初次分配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纵观建国至今,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贯彻按劳分配理论,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但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现实国情,在某种程度上引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甚至导致了对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必然性的质疑。那么,我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造成收入不平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劳动者由于自身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确实存在,但属于合理范围内的变动。其中,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垄断造成的,必须要通过加大治理力度来进行规范和整顿。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除了自然和历史原因,还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这说明,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本质上是科学的,但是从马克思对该理论的创立,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它的发展,都会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不可避免的。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再认识,将有助于帮助人们澄清误解,正确认识理解党的分配制度。而在操作层面上的失误,只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调整和弥补。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尤其应该注重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以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