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设计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两带环-横腭杆-Nance弓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分析与传统装置以及是否联合扩弓的骨性效应、牙齿支抗差异,为不同年龄患者选用合理矫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4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A组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两带环-横腭杆-Nance弓改良装置组、B组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一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四带环-横腭杆装置组;两组组内分别分为a组单纯前方牵引矫治、b组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矫治,得到1组(两带环组)、2组(两带环扩弓组)、3组(四带环组)、4组(四带环扩弓组)各10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组治疗前、后数值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效果,对各组治疗前、后差值两两组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差异。结果:各组前方牵引治疗后上、下颌骨矢状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上颌骨向前向下生长移动,下颌向下向后旋转,且有不同程度的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第一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和磨牙矢状关系明显改善。1前方牵引治疗后,在骨性效应方面,各组ANB角、Wits值、SNA、NA-PA角、上颌长度Ptm-ANS值均显著增加(P<0.01),SNB角减小。2、4组腭平面减小(P<0.05),1、2组Y轴角增加(P<0.05),1、2、3组下颌平面角、下颌长度增加(P<0.05)。上颌骨垂直线距ANS-X值1、2、4组增加(P<0.05),A-X值矫治前后无差异。各组上颌骨矢状线距ANS-Y、A-Y值增加(P<0.05)。下颌骨垂直线距B-X值1、2、3组增加,Po-X值各组均增加(P<0.05),矢状线距B-Y值2、4组减小(P<0.05),Po-Y值2组减小(P<0.05)。关节测量项目Co-X、Co-Y、Ar-X、Ar-Y值矫治前后无差别。以上测量项目除Ptm-ANS值在2、4组间,3、4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NA-PA角在1、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方牵引治疗后,在牙性效应方面,各组上切牙角度U1-SN增加(P<0.05),下切牙角度L1-MP、L1-NB减少(P<0.05)。1、3组(牙合)平面角减小(P<0.05)。各组上牙垂直线距Is-X、Ms-X增加(P<0.05),矢状线距Is-Y、Ms-Y增加(P<0.05),下牙垂直线距Ii-X值第2组增加,Mi-X值各组均增加(P<0.05),矢状线距Ii-Y值1、2、4组减小、Mi-Y值1、2组增加。以上测量项目除Is-Y值在1、2组间,2、4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Ms-Y值在1、2组间,1、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Ii-Y、Mi-Y在1、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改良前方牵引装置,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显著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2改良装置联合扩弓可降低上前牙唇倾量及第一磨牙前移量,较传统装置对上前牙及第一磨牙支抗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