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在逐步加剧。东部地区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于是党中央在2006年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为东部带动中部实现共同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地区,随着产业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但是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逐渐上升且受资源禀赋的限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已不再具有昔日的竞争优势,应该向外进行转移。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为安徽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合作,主动承接它们的制造业转移提供了积极的导向。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与安徽省的“中心”和“外围”的格局在短期内依然不会改变,在对承接长三角的制造业转移中,仍然应以梯度转移为主,发挥安徽省自身的相对优势及绝对优势完成制造业的承接;其中,合马芜铜城市圈的经济水平与长三角城市群相近,所以可以与东部地区尤其是相邻的城市在同一层级上竞争,发挥综合优势,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有力增长极。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做出综述,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研究现状以及安徽省与其制造业合作的现状,继而从制造业转移和承接的实现机制及其承接优势等方面论证了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随后回顾了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历史,总结了长三角地区近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空间优势之下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确立了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的选择两大原则,接着构建了产业梯度系数模型和产业梯度相对系数模型,通过相关统计年鉴对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的两省一市的具体制造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和相关从业人员平均数进行了查找,通过EXCEL测算出各自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结合长三角两省一市以及安徽省制造业部门发展的具体状况,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部门转移的必然性及安徽省承接制造业转移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并指出上海市有17个部门的制造业梯度系数小于1,浙江省有10个部门,江苏省有13个部门,然后对于产业梯度系数均大于1的制造业部门,两两分析了地区之间的相对梯度系数。根据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了安徽省承接上海市制造业部门有7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藤棕草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于浙江省具有承接优势的制造业部门只有3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相对于江苏省具有承接优势的制造业部门有4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根据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立的拟承接转移的制造业部门有:橡胶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藤棕草制造业、纺织服装及鞋帽制造业。在本文的第四章具体分析合马芜铜四市具有优势的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制造业的竞争力,与长三角地区进行比较,要有效发挥合马芜铜城市圈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实现其与长三角地区在同一梯度上进行制造业的分工转移。最后,从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地区差异性策略、支撑体系建设这三个角度对于制造业的承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