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得到普及,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成为新课改的方向。好的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离不开教育评价的作用,因为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已有的期末考试测验方法却深深的烙下了信息技术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烙印,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呼声高,实践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开展,运用评价的反馈导向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将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使课堂评价积极发挥作用,用评价引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制定评价量表,选择灵活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并做到及时评和及时思。另外,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依据,进行评价量规设计,运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大连市沙河口区台山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班的实验研究明确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意义,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制定相应的课堂评价量表。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出发,立足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强调三维目标的权衡性,采用多种方式,实践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方法,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笔者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评价量规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水平与特点等。将细则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得课堂信息的反馈,有助于学生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将课堂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