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寻找三种传感器参照点(髂嵴腋中线交点、耻骨联合、右心房水平)对ICU患者腹内压的作用。2.探究ICU患者处于不同体位(平卧位、15°体位、30°体位)对腹内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1.来自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与纳入排除标准相吻合的31名患者进入到本课题的研究,平卧位下,每位患者以三个参照点为标准,选用经腹腔测量法和经膀胱测量法监测腹内压,每隔6h一次/天,从患者入院即开始监测,持续监测3天,或截至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比较直接和间接法所测得的腹内压数值的差异,并进行不同参照点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取SPSS 19.0和MedCalc录入和检验,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和 Bland-Altman 分析。2.来自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与纳入排除标准相吻合的48名患者进入到本课题的研究,每位患者每隔6小时在三种不同体位下采取经膀胱测量法监测腹内压,监测时间为24h,对比体位和测量时间对腹内压测量值的影响,并建立床头抬高与平卧位腹内压之间的预测关系。采取SPSS19.0进行录入和检验,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结果:1.当选取耻骨联合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9.82±4.01 mmHg),间接法为(8.77±4.48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7(P<0.05),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髂嵴腋中线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11.74±4.71 mmHg),间接法为(11.65±4.63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2(P>0.05),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右心房水平时,经腹腔测量法所测数值为(10.98±4.65mmHg),间接法为(10.38±4.75mmHg),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P<0.05),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嵴腋中线交点和耻骨联合两种测量方式的偏倚为2.9 mmHg(95%CI1.1~1.4;下限和上限分别是-0.8mmHg和6.5mmHg);髂嵴腋中线交点和右心房水平两种测量方式的偏倚为1.3 mmHg(95%CI2.7~3.1;下限和上限分别是-1.4mmHg和4.0 mmHg)。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得,测量时间对腹内压的测量值有显著影响(F=9.634,P<0.05);患者测量的体位对腹内压的测量值有显著影响(F=5.766,P<0.05);而测量时间与体位之间并没有交互作用(F=0.306,P>0.05);在四个监测点上15°体位所测腹内压值与平卧位相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体位所测腹内压值与平卧位相比较,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卧位、30°卧位与平卧位腹内压的差值为(1.15~2.10 mmHg)和(3.69~3.88mmHg)。结论:1.监测腹内压时,传感器的参照点应采用髂嵴腋中线交点。2.耻骨联合和右心房水平不能取代髂嵴腋中线交点。3.15°体位相比平卧位腹内压差异较小,而30°体位则相比平卧位腹内压明显升高,体位与腹内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30°体位可使患者腹内压抬高一个等级,约4mmHg,15°体位和平卧位测得腹内压的差异约2mmHg。5.对于ICU患者;应采取患者的实际体位才能获得准确的腹内压测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