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族,是我国特少民族之一,至今人口不过两万多,据当地京族人讲,如果不是旁系,真正的京族人只有一万多;另外京族还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广西拥有的少数民族。京族主要聚居的广西东兴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南临北部湾,西南面与越南的万柱岛隔海相望,北倚十万大山,一级公路东连防城港市,西接东兴市区。作为跨境民族,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同源,习俗相似,语言相通,两地有很多边民会讲汉语、越语和广东方言,交流很方便。这使得京族人既便于直接开展与越南方面的边贸活动,也便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从事中介业务。改革开放后京族人抓住中越边境口岸开放的契机,实现了整体民族的富裕。如今,京族人又在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下,力图在经济和教育上有更大的作为。京族文化正以巨大的张力影响其他民族和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变迁成为联系现在与过去的纽带。学校教育就成为实现这一纽带重要载体。所以,关注京族学校教育,可以让我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为京族文化的传承、京族学校教育的改革寻找更好的途径。本研究是以教育人类学作为支撑,选取京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社会变迁下的京族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透视其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在揭示京族学校教育对京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同时,发现民族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提高学校教育增进和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历史手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京族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对象以及教育条件等方面,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逐一访问当地老者,探寻古代京族教育的特点;同时与当地学校联系,深入课堂和学生活动,与领导和教师座谈,和学生访谈,从现实的京族教育中透视京族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影响其文化传承的因素,寻求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多元化的途径。本研究首先从三个方面对京族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一是京族的自然环境;二是京族的社会环境;三是京族的文化环境,这三个环境相辅相生。京族文化就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下,生长成丰富而又独特的海洋文化系统。在社会的变迁中,这个系统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在民族文化的涵化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以物或精神形态为载体,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造。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京族学校教育在社会变迁下的发展过程:其一是非制度化教育下的教育自觉;其二是制度化教育下京族学校教育的发展;以文化透视为切入点,揭示在社会变迁下京族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京族人如何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途径。另外,从文化传承背景下分析现代京族学校教育的困惑,反映了当今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一是现代京族学校教育的概略及其特点;二是现代京族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我国当今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目前我国民族教育存在:认识不足,优先发展难以落实;结构单一,职教成教发展滞留;教师队伍,量少质弱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中民族元素缺失。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一是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进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知能;三是发展多元的职业教育;四是提高民众的教育观念;五是继续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六是增进校内外的民族活动交流。近500年的京族教育发展历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关民族教育方面的思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吸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不变、实现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避免民族文化的断层,是当今民族教育的核心问题。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学校作为文化传播、发展与创造的阵地,肩负着使命。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才能继续自在而鲜活的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