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Ⅱ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评估不同子宫切除类型及辅助治疗方式对Ⅱ期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5年1月~2017年10月间初次诊治的124例Ⅱ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Ⅱ期ECa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根据宫颈浸润肿瘤的情况将其分为三组:A组-显微镜下诊断宫颈受侵者、B组-肉眼宫颈受侵且宫颈肿瘤长径≤2cm者、C组-宫颈肿瘤长径>2cm者,分析比较三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异。结果:Ⅱ期子宫内膜样癌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2%、93.0%。在单因素分析中,子宫切除类型及术后辅助放疗是影响DFS和OS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治性子宫切除者5年DFS、OS均优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者(94.2%对79.3%,97.2%对81.6%),术后辅助放疗者5年OS优于未行辅助放疗者(97.2%对81.6%),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切除类型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分级与复发有关,高中分化者复发风险是低分化者的1.843倍(P=0.051);PR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的死亡风险比为0.109(P=0.088)。不同宫颈浸润肿瘤类型间比较,各组间在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上存在差异,C组中高级别病变及深肌层浸润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宫颈受侵的术前盆腔MRI检出率亦存在显著差异,B组和C组术前MRI宫颈受侵者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不同组间子宫切除类型也存在差异,C组较A组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例高,P均<0.017。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组间DFS、OS并无显著差异,然而,A组中行根治性子宫切除较筋膜外子宫切除DFS、OS显著升高,宫颈肉眼受侵者术后辅助放疗OS显著增加。结论:Ⅱ期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与病理分级和PR表达状态有关,与宫颈浸润肿瘤情况无关;根治性子宫切除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者,术前发现或怀疑宫颈受侵者推荐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可改善生存。目的:分析ⅠA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宫颈冷刀锥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采用宫颈冷刀锥切初次治疗的74例ⅠA1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预后及生育情况。结果:74例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治疗患者中,35例(47.3%)患者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提示宫颈微小浸润癌,而13例患者锥切术后病理未发现浸润性病变;活检病理为CIN而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为ⅠA1期宫颈癌的患者有39例(52.7%)。冷刀锥切术后病理诊断显示,35例(47.3%)为多灶浸润,39例(52.7%)为单灶浸润;62例(83.8%)患者病变浸润深度≤2 mm;2例(2.7%)有淋巴脉管间隙受侵。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0.3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1%,总生存率为100%,2例(2.7%)患者出现复发(1例于冷刀锥切术后5年半出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行化疗,另1例为术后3年盆腔局部复发给予放化疗)。74例患者中,发病年龄≤45岁有64例(86.5%),其中6例患者术后自然妊娠,但仅3例完成生育(1例足月顺产,1例足月剖宫产,1例早产),另2例行人工流产术,1例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子宫)的ⅠA1期宫颈癌患者,病灶浸润深度与术后复发、转移可能有关,而病灶状态(多灶浸润与单灶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是否受侵与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无关,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