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与抗凝血、抗炎、抗过敏及抗肿瘤等作用[2]。据调查,药材市场上艾叶有多种混伪品,其中多为野艾叶。野艾叶也可入药,功效和艾叶近似,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3]。艾叶和野艾叶性状近似,制成艾绒后更容易混淆,因此,本课题首先对艾叶和野艾叶进行挥发性成分的研究,通过建立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二者进行比较区分;再次对其非挥发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非挥发性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为全面控制艾叶质量及鉴定提供方法与依据,也为区分艾叶和野艾叶提供方法和思路,并为规范市场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艾叶和野艾叶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建立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目的:取全国不同产地的若干批艾叶样品和野艾叶样品,建立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桉叶油醇、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和石竹烯五个挥发性成分含量。方法:样品的收集:收集了河北等五个产地的7批艾叶样品及广西、山东和河北三个产地的7批野艾叶样品,收集时间为2017年端午节前(艾叶产新期)。指纹图谱的建立:对艾叶和野艾叶样品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将色谱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艾叶和野艾叶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和石竹烯五个挥发性成分。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艾叶、野艾叶的色谱峰数据和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等相关数据分析,寻找出之间的差异。结果:1.指纹图谱的建立:艾叶、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对照指纹图谱区别明显,艾叶样品的色谱峰数量较多且大部分色谱峰的峰面积较野艾叶的大。2.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测得艾叶样品中桉叶油醇、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和石竹烯含量分别为0.34-0.94 mg·g-1、0.07-0.23 mg·g-1、0.08-0.61 mg·g-1、0.04-0.29 mg·g-1、0.04-0.10 mg·g-1。野艾叶样品中桉叶油醇、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和石竹烯的含量分别为0.19-0.72 mg·g-1、0.04-0.24 mg·g-1、0.02-0.17 mg·g-1、0.02-0.13 mg·g-1、0.04-0.43 mg·g-1。3.通过对艾叶及野艾叶的共有色谱峰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二者较好地区分开来;而对艾叶和野艾叶共有的五个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却不能将二者较好地区分。第二部分艾叶和野艾叶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建立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目的:取若干批不同产地的艾叶样品和野艾叶样品,建立非挥发性指纹图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七个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对艾叶、野艾叶的非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成分含量上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为艾叶和野艾叶的鉴别区分提供理化依据。方法:样品的收集:收集了河北、河南、湖北等产地的16批艾叶样品及广西、河北等产地的9批野艾叶样品,收集时间为2017年端午节前后(艾叶产新期)。指纹图谱的建立:对艾叶和野艾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将所得的高效液相色谱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得出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七个非挥发性成分含量。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艾叶、野艾叶的非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等相关数据分析,寻找出之间的差异。结果:1.指纹图谱的建立:对16批不同产地艾叶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艾叶样品相似度均在0.940之上。将艾叶、野艾叶的非挥发性成分对照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区别不明显。2.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测得艾叶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17-2.59 mg·g-1、0.78-10.88 mg·g-1、0.78-6.07 mg·g-1、3.12-16.63 mg·g-1、1.94-8.72 mg·g-1、0.26-0.69 mg·g-1、0.46-1.22 mg·g-1。测得野艾叶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28-1.08 mg·g-1、1.88-3.73 mg·g-1、0.42-2.19 mg·g-1、6.59-15.10 mg·g-1、1.65-4.68 mg·g-1、0.05-0.11 mg·g-1、0.09-0.21 mg·g-1。3.对这七个非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地将艾叶和野艾叶区分。结论:1.通过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建立并对艾叶和野艾叶样品色谱峰峰面积进行数据分析,二者的特征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可作为区分二者的依据;而艾叶和野艾叶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和石竹烯的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不能将二者完全聚为两类,由此得出这五个挥发性成分不能作为区分艾叶和野艾叶的特征成分。2.艾叶和野艾叶的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差别不大,所以不能通过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对艾叶和野艾叶进行鉴别区分。但通过对其中七个非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以将艾叶和野艾叶完全区分。对比艾叶和野艾叶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发现,艾叶药材含量普遍比野艾叶高。说明可以通过对艾叶的非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而达到质量控制及鉴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