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以及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了整个黑龙江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尽快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的局面,保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进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黑龙江农村劳动力质量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转移,都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素质,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生产方式都开始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这使得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也已经从“劳动型”转向“知识性”转变,同时,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已波及到中国的各行各业,用人数量缩减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使得本来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与未就业大学生竞争的不利局面。所以,只有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各种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产业部门的需要。理论研究也已证明,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能够提升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们的选择能力,进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关系,寻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农村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相互作用,同时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方式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此突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最后根据目前在农村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