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化疗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共15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初始治疗方式,分为直接手术组(组1)和介入栓塞化疗+手术组(组2)两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中并发症、术后病检、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生存率;第二部分将ⅡB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初始治疗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组A)、介入栓塞化疗+手术组(组B)、单纯放疗组(组C),分析比较三组的生存率、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同时对存活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1)第一部分:各期别介入栓塞化疗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组2的手术时间短于组1的手术时间(2.88±0.22h vs 3.11±0.21h),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组1术中出血量(104.55±14.60ml vs140.22±24.9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47.83%vs 24.24%)、宫旁浸润率(32.61%vs 15.15%)、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占比(47.83%vs 21.21%)、深间质浸润≥1/2的患者占比(43.48%vs 18.18%),组1均大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缘阳性率(4.35%vs 0.00%)、淋巴脉管浸润率(21.74%vs 1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的比例高于组2(86.96%vs 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3、5年总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第二部分:组A的3年OS为94.4%、DFS为88.5%;组B的3年OS为92.1%、DFS为88.1%;组C的3年OS为72.2%、DFS为66.7%,两组间分别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A的5年OS(88.5%)、5年DFS(79.7%)均高于组C的5年OS(58.2%)、5年DFS(42.9%),P<0.05;组A的5年OS、DFS与组B的5年OS(82.3%)、DFS(74.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B的5年OS、DFS均高于组C,P<0.05。调查发现组A、组B及组C在功能领域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恶心呕吐症状方面,组A症状重于组B、组C,P<0.05。在便秘与腹泻症状方面,组A症状重于组B、组C,组C症状重于组B,P<0.05。在性生活质量方面,组B高于组A、组C,P<0.05;在泌尿系统症状方面,组B症状较组A、组C重,P<0.05。结论: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一定意义,但并未明显改善生存预后,且有掩盖术后病理因素的风险,选择时需慎重,不能作为常规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