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探索总结,我国政府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扶贫道路,贫困人口规模不断减小,贫困人口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并在2015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注重六个精准”,明确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国家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财政专项支出,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持。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战场,进行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研究,提高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是加快扶贫开发工作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为例,利用该市财政扶贫资金历史数据及笔者深入扶贫攻坚工作基层单位获得的调研资料,在贫困和反贫困理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调研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对2012-2018年该市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构成、投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对该市财政扶贫资金减贫绩效予以细致解析。通过上述研究推导结论如下:第一,汇总历年数据分析得知,该市财政扶贫资金总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依托资金来源分析,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是扶贫攻坚的主力军,在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中扮演主导者角色,但同时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根据资金组成结构分析,发展资金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金配置投向分析,基础设施建设是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向的核心领域,产业发展是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向的重点领域,对劳动力培训等其他投入保持持续稳定。第二,从减贫绩效评价结果得出,上级投入到利川市的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越多,贫困发生率越低,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可支配收入越多,减贫效果越明显;从资金构成来看,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三类投入形式均产生了显著的减贫绩效,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减贫绩效最佳,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两类投入形式均对贫困发生率的减少、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从资金投向来看,上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三类投向均产生了减贫绩效,其中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向发展产业减贫绩效最为显著,投向其他减贫绩效轻微。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规模,二是拓宽财政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三是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结构,四是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投向,五是激活内生动力防止脱贫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