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胃癌是否产生炎症因子CRP以及CRP对OP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研究肿瘤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的内在特性有关,而且与人体的炎症反应密不可分。通常,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被认为是反应组织感染和损伤的的重要因素,其浓度是系统性炎症的可靠标志。其快速升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有关,这些促炎细胞因子使得许多癌症包括胃癌的进程加速。众所周知,骨转移是癌症后期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CRP水平与骨矿物质密度,长骨骨折和椎骨骨折之间也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本文将对胃癌与CRP之间的关系以及CRP对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前体细胞(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OP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展开研究。我们分析25名非骨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血清钙(C a2+),磷(Pi),碱性磷酸酶(AL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浓度和骨CT片,发现在以上患者中,血清Ca2+、Pi浓度比正常人急剧下降(p<0.01),ALP的浓度随着正常值上下波动(p<0.05),hs-CRP(p<0.001)和PCT(p<0.05)浓度比正常人升高。3张胃癌患者椎骨CT片与正常人比较可见明显圆形低密度阴影。人胃癌细胞系HGC-27细胞(1×107cells/m L)注射BALB/c裸鼠。90天后,检测上述两组裸鼠血清中Ca2+,Pi,ALP和CRP浓度。处死裸鼠采集股骨,通过H&E染色、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骨组织受损程度。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注射PBS的BALB/c裸鼠相比,注射HGC-27细胞后的BALB/c裸鼠Pi、Ca2+和ALP血清浓度显著下降(p<0.05),CRP浓度随时间而上升(p<0.01)。股骨H&E染色显示无胃癌骨转移,但股骨有明显的空泡和骨丢失。Micro-CT结果显示,注射HGC-27细胞组比正常组骨松质和骨密质均有明显的降低,骨耐受力也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OPN阳性区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此外,将OP 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CRP处理组,通过CCK8、Ki67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重组CRP处理组OPCs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01)。通过cyclin D1和cyclin D1免疫荧光、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流式技术检测重组CRP对OPCs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CRP通过阻断O PCs的G1/S过渡期来抑制细胞增殖。通过茜素红染色、Western-blot、免疫荧光和ALP活性检测重组CRP对OP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CRP抑制OPCs成骨分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CRP对OPCs原纤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表明原纤毛是参与成骨分化过程的重要细胞器,并且其在OPCs成骨分化过程中异常激活了原纤毛的形成。CH(Chloral hydrate,水合氯醛)处理重组CRP处理组OPCs细胞,OPCs细胞原纤毛表达明显被抑制,几乎不可见(p<0.001)。Western-blot对对照组、重组CRP处理组和水合氯醛处理重组CRP处理组的胶原蛋白1和骨桥蛋白(OPN)表达量测定发现,水合氯醛的加入挽救了因重组CRP加入导致的OPN的减少(p<0.001)。这些数据表明炎症因子CRP通过细胞原纤毛发挥其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作用,提示抑制原纤毛或阻断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治疗炎症引起的骨丢失疾病。第二部分:胃癌致骨丢失及分子机制研究癌症相关骨病是癌症后期高风险并发症,伴随疼痛、骨丢失和骨折。然而,原发性或非骨转移性胃癌是否会诱发骨丢失仍不清楚。我们用人胃癌细胞系HGC-27细胞(1×107cells/m L)注射BALB/c裸鼠,90天后,处死裸鼠收集股骨,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原纤毛表达情况。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骨组织acetylatedα-tubulin和γ-tubulin荧光强度处理组比正常组明显增多,表明受到胃癌细胞刺激后,骨组织的原纤毛变长变多(p<0.05)。对正常BALB/c裸鼠骨组织β-catenin和acetylatedα-tubulin进行免疫荧光共染色,结果发现两种蛋白表达位点高度重合。注射HGC-27细胞后裸鼠骨组织中β-catenin比正常骨组织表达显著增加(p<0.001),而磷酸化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比正常骨组织表达量显著减少(p<0.001)。此外,将MSC细胞随机分为非共培养组和HGC-27共培养组,通过平板克隆、Ki67和PCNA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非共培养组MSC细胞相比,与HGC-27细胞共培养后的MSCs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01)。将HGC-27细胞与3种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MSCs和OPCs)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共培养16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三种成骨前体细胞与HGC-27共培养后,不见钙离子沉积,正常成骨前体细胞可见显著的钙离子沉积(p<0.001)。Western-blot检测与SGC-7901共培养的MSCs细胞成骨分化标志蛋白ALP和OPN蛋白表达量比MSCs培养组均明显下降(p<0.001);OCN蛋白免疫荧光实验,同样证实了上诉结果(p<0.001)。qRT-PCR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p<0.05)。HGC-27细胞与MSCs细胞共培养后,MSCs细胞的β-catenin和Wnt3a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同时,我们观察到β-catenin聚集在细胞质,并逐渐向细胞核转移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增加了GES-1(人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系)+MSCs细胞共培养组,CH处理的HGC-27细胞+MSCs细胞共培养组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分析原纤毛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GC-27细胞共培养后的MSCs细胞acetylatedα-tubulin和γ-tubulin比单纯培养的MSCs免疫荧光强度增强(p<0.001),原纤毛变长变多;而GES-1与MSCs细胞共培养组,MSCs细胞的原纤毛几乎没有明显改变;CH处理的HGC-27与MSCs细胞共培养组,MSCs细胞原纤毛表达明显被抑制,几乎不可见(p<0.001)。Western-blot检测acetylatedα-tubulin和γ-tubulin表达量也得到相同结论(p<0.01)。对于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测定Naked1,Axin1和β-catenin蛋白发现,HGC-27与MSCs细胞共培养组中MSCs细胞的β-catenin显著增加(p<0.01),但Naked1和Axin1蛋白显著降低(p<0.01);经CH处理后,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01),其他蛋白无统计学差异。DKK1处理HGC-27与MSC细胞共培养组与未经DKK1处理HGC-27与MSC细胞共培养组比较,acetylatedα-tubulin和γ-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强度,原纤毛长度及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blot检测acetylatedα-tubulin和γ-tubulin蛋白表达量也得到相同结论;加入DKK1后,β-catenin在细胞核中的富集度明显降低,Wnt3a的荧光强度也明显减弱(p<0.05)。Western-blot测定Naked1,Axin1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DKK1挽救了HGC-27细胞对MSCs产生的影响。q RT-PCR检测Wnt3a,β-catenin,TCF1和GSK-3β发现HGC-27与MSCs细胞共培养后,MSCs细胞的Wnt3a和β-catenin的m RNA转录水平比单纯培养的MSCs细胞升高(p<0.05),但TCF1和GSK-3β的m RNA转录水平共培养组与单纯培养的MSCs细胞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DKK1挽救了HGC-27对MSCs细胞的作用(p<0.05)。将MSC组、HGC-27细胞+MSC细胞共培养组和DKK1+HGC-27细胞+MSC细胞共培养组共三组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16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结果发现DKK1挽救了因HGC-27细胞导致的成骨分化丢失(p<0.001)。同样,免疫荧光显示,DKK1挽救了HGC-27引起的OCN蛋白表达降低(p<0.001);Western-blot显示OPN和ALP蛋白表达(p<0.001)、ALP活性(p<0.001)以及q RT-PCR检测ALP和OCN的m RNA水平(p<0.05)表达部分恢复,以上实验都证明DKK1部分削减HGC-27细胞抑制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胃癌在发生骨转移之前骨组织已遭到破坏。在HGC-27细胞的影响下,MSCs细胞的原纤毛形成增加,这与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DKK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削弱HGC-27细胞抑制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程度。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细胞可能通过原纤毛依赖性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转移发生前造成骨丢失。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导致我国乃至全球各类癌症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超过20%的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已是晚期,无手术根治机会而只能接受保守治疗。虽然目前根据RAS、BRAF状态不同,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选择,但仅限于后线治疗,抗EGFR受体治疗也只适用于RAS野生型、BRAF V600E突变患者,然而西妥昔单抗和帕
各种各样的细菌生活在同一个微生物群落中,它们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之中进行激烈的竞争或合作。相互合作的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有利于其自身生存的行为,包括营养的获得、群体运动、毒力、防御、离子吸收、生物膜形成以及子实体形成。为了确保这些合作行为发生在同种细胞之间,细菌需要被相邻的细胞所识别。微生物社会学直接受到邻近细胞的协同或对抗行为的影响,这些行为基于微生物自我识别和非自我排除以形成相关群落的能力。细菌
目的评估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意义,探讨如何结合临床表现及抗体结果对ILD进行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结合肌炎自身抗体明确诊断的ILD患者,将其分为ASS-ILD组(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ILD组,n=22)、(PM/DM-ILD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ILD组,n=18)、IPAF组(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组,n=23),分析及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一种短链脂肪酸,是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NaB可以有效缓解DN引起的肾功能和病理损伤,但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NaB对DN肾组织全转录组的影响。我们成功构建DN模型小鼠的基础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UHRF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HRF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阐明UHRF2通过上调ErbB3/Ras/Raf信号通路,促进HCC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探讨UHRF2用作HCC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为HCC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anger
目的:通过研究8-氯腺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对乳腺癌中ADAR1的启动子转录调控机制以了解8-Cl-Ado在抗乳腺癌中的作用方式,寻找8-Cl-Ado在抗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和对应靶向治疗的新的靶点,同时为8-Cl-Ado治疗乳腺癌奠定可靠的科学基础,和靶向基因治疗的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10μmol/L的8-氯腺苷作用于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不同时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起病于儿童生命早期,且伴随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ASD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包含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SD的患病率急剧上升,研究显示,美国儿童ASD患病率约为1.9%,全世界也有超过1%的人被诊断为ASD。因对ASD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
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一种异常凝血酶原形式。研究显示,DCP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观察过程中蕴含巨大潜力和价值。因此,发展一种高特异、高灵敏检测DCP的方法,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DCP检测方法普遍存在仪器昂贵、检测成本较高、操作繁琐等缺点,极大地限制DCP
目的:报道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相关膜性肾病,探究其发病机制,加深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由IPEX引起的膜性肾病,总结其临床表现、病例特点和基因型,分析致病性。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以“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IPEX s
目的:分析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PALF)的临床特点,同时验证儿童AARC评分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20年12月的5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例患儿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9.4月(1月~16岁),住院时长中位数为10天(1天~62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