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构建后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组织OCT影像学的变化及相应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通过前房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2h、12h、24h、48h、168h分别行视网膜OCT检查及HE染色病理学检查,并使用OCT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2h组OCT显示各层次结构相对正常,12h、24h、48h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厚度增加,各层结构的分界已不能清晰显示,呈逐渐加重趋势。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至168h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萎缩明显。病理学检查提示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轻度水肿,偶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空泡变性;12h及2411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均出现大量空泡,厚度增加;48h水肿到达高峰;168h神经节细胞层核浓缩明显增加,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变薄。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变趋势为:早期以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水肿为主要表现,随损伤进展,出现神经节细胞消失、视网膜萎缩。第二部分: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的作用研究目的 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前房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2h、12h、24h、48h、7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CD68的表达,观察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布、活化程度等指标;同时结合相应时间点的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分布部位、表达量等基本与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12h视网膜中CD68+细胞表达增多,内丛状层开始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24h组CD68+细胞表达明显增多,部分向视网膜外层迁移。缺血再灌注48h组进入视网膜外层的CD68+细胞多,出现于视网膜内从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72h,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达到观察组最高水平。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开始出现损伤表现,RGC细胞间隙扩大、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疏松变形、可见散在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24h组RGC细胞间隙继续扩大、数目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疏松变形、断裂,线粒体肿胀明显,出现空泡化,在神经节细胞损伤附近,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缺血再灌注72h组病变继续加重,RGCs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膜肿胀溶解,细胞器溶解。光感受器细胞膜盘部分无完整膜型,成丝状、溶解。此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可见凋亡小体、小胶质细胞、部分胞浆内可见光感受器外节盘膜的吞噬体,直接证明了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的损伤作用。结论随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及进展,出现明显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呈一致性,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阻断cx3crl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 探讨阻断cx3crl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及抗体干预组。抗体干预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cx3cr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程度、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分泌表达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干预组对比分析,同时观察空白干预组中抗cx3crl对视网膜组织的影响。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抗体干预组大鼠视网膜cx3crl表达下调、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水平受到明显抑制,超微结构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定量检测证实其作用机制为包括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后对神经节细胞吞噬能力的降低,及炎症因子分泌抑制避免过度炎症反应造成的损伤。同时正常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证明玻璃体腔注射cx3crl是安全可行的。结论抑制cx3crl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