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无法正常形成和髓鞘再生失败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及其经典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病灶中髓磷脂发生进行性丧失的主要原因。OLs的分化成熟会受到细胞内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且精确的调控系统。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在OLs的发育过程,包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OPC)的规格,OPC 分化,髓鞘化和髓鞘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信号调控作用。苦参素(matrine,MAT),是一种从苦参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的喹诺酮类生物碱,具有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炎症发生和促进神经再生的能力。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发现,MAT能够有效改善EAE小鼠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神经功能学评分,并从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症浸润、调节免疫功能及诱导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多个途径阐明了苦参素的保护机制,但是对于MAT在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和髓鞘再生方面目前暂未有深入的研究,此外关于MAT能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髓鞘再生作用也未有研究。因而本文旨在探讨MAT对经典Wnt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以及MAT能否通过促进OPCs分化为OLs从而促进髓鞘再生,本实验旨在为治疗MS找寻到可能的作用途径,并为临床上寻找有效治疗MS的新途径和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方法:1 EAE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无菌环境下将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溶液与MOG35-55等体积充分混合,搅打成油包水型抗原乳剂。对C57BL/6小鼠采取皮下三点法注射抗原乳剂,免疫后第0 h和第48 h时,将含200 ng的百日咳毒素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2苦参素最佳剂量实验将30只免疫后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4种不同剂量的 MAT(25 mg/kg/d、50mg/kg/d、100 mg/kg/d、200mg/kg/d)。采用双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所有小鼠均干预至免疫后第23天。3动物分组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EAE模型组(EAE+Saline)、MAT治疗组(EAE+MAT)和正常组(Naive)。治疗组小鼠在免疫后第13天起每天给予50 mg/kg MAT进行腹腔注射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在免疫后的第13天起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记录神经功能学评分,直至第23天停止。4收集实验标本免疫后第23天,麻醉小鼠并用生理盐水行心脏灌注,完整剥离脑和脊髓后将左脑和脊髓膨大处浸泡于4%多聚甲醛,右脑和剩余的脊髓冻存于-80℃冰箱。5指标检测小鼠脊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脊髓组织的脱髓鞘情况则采用劳克坚牢蓝(LFB)髓鞘染色法观察,采用免疫荧光法来检测脑内海马和皮层区域MBP+、NF-H+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脑海马和皮层区域NG2+Olig2+、CC1+Olig2+、NG2+TCF7L2+的共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中蛋白 wnt3a、GSK3β、p-GSK3β、tota1β-catenin、p-β-catenin、active-β-catenin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Wnt3a mRNA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以及脑和脊髓中Cyclin D1 mRNA和Axin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剂量探索实验在免疫后第23天,与模型组小鼠相比,25 mg/kg/d MAT治疗小鼠的临床评分略有下降,而50 mg/kg/d、100 mg/kg/d以及200 mg/kg/d MAT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均发生了显著了降低,50 mg/kg/d的MAT治疗剂量为最优剂量,并应用于后续的实验中。2神经功能学评分自第18天起,相比于Naive组小鼠,EAE+Saline组的临床评分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第23天,经MAT治疗后,EAE+MAT组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降低。此外,从免疫开始到处死期间,对累积神经功能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EAE+MAT组的评分显著低于EAE+Saline组小鼠。3组织病理学变化Naive组小鼠的脊髓状况良好,无病理变化。与Naive组小鼠相比,EAE+Saline组中存在的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情况严重。经MAT治疗后的EAE+MAT组小鼠炎症浸润评分和脱髓鞘评分均显著低于EAE+Saline组。4髓鞘再生相关因子检测相比于EAE+Saline组小鼠,EAE+MAT组脑海马和皮质中MBP染色密度明显增加,此外,EAE+MAT组小鼠脑组织的MBP蛋白含量增加;EAE+MAT组小鼠脑海马和皮质中NF-H染色密度明显增加;EAE+MAT组小鼠脑海马和皮质中NG2和Olig2共染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CC1和Olig2共染的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EAE+MAT组脑海马和皮层区域中NG2和Tcf712共染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5 Wnt通路相关蛋白和靶基因检测相比于EAE+Saline组小鼠,EAE+MAT组脑组织中的Wnt3a、totalβ-catenin、active-β-catenin 以及p-GSK3β表达降低,此外,EAE+MAT组小鼠p-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出现增加;q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EAE+Saline组小鼠,EAE+MAT组小鼠脊髓组织中的Wnt3a mRNA和β-catenin mRNA均发生降低,此外,EAE+MAT组小鼠的脊髓和脑组织中Cyclin D1 mRNA和Axin2 mRNA的表达水平均发生降低。结论:1 MAT治疗能显著缓解EAE小鼠的神经功能学状态,减轻CNS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的病理状况。2 MAT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EAE小鼠体内异常升高的Wnt/β-catenin/Tcf712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少突胶质细胞和诱导髓鞘再生来发挥作用。3 MAT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增加GSK3β的表达,进而抑制EAE小鼠中Wnt信号通路的异常升高。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全球发病率为8.1/100000,死亡率为1.8/100000。全球约40.1%的新发病例和42.1%的死亡病例出现在亚洲。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已经进入到分子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表观遗传对肿瘤的影响。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是一种可调节的、丰度高的RNA表观遗传修饰。m6A修饰
学位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PALN)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分期手术和减瘤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余年来,随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比率的增加,乳糜漏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相关文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为0.17%~11%不等。若术后乳糜漏未能得到积极有效诊治,将会导致持续丢失淋巴液、蛋白等营养物质可引起机体代谢失衡
学位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列第三位,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常见原因。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罹患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系统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但对于肿瘤TNM分期相同的癌症患者,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案,临床结局却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目前迫切研究新的的生物标志物对其结
学位
背景及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发生于血管内膜及内膜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以及内膜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原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一种高度促炎分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促进细胞黏附,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
学位
背景与目的侵入性胎盘疾病又称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是导致妊娠女性产后出血、休克、子宫切除甚至死亡等产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以及子宫肌瘤剔除等宫腔操作手术的增加,全球范围内PAS发病率持续升高,从40年前的1/30000上升到1/300。PAS对孕产妇危害巨大,且发病隐弊,可能在孕晚期近足月甚至分娩时才被发现,临床处理被动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以髓系干/祖细胞异常自我增殖为特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过去十几年间,AML发病率不断增加,但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AML的治疗仍然依赖于联合化疗、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对于不适合强诱导化疗的AML老年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
学位
背景及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肺癌是2020年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癌症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分型。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驱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最常见分子分型,EGFR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学位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是大多数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恶性肿瘤,目前已报道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生物治疗等。虽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使得肿瘤的治疗策略越来越多,但是化疗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策略之一。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其他的治疗手段,都需要辅助化疗。但是临床上有部分病人对化疗不敏感,经化疗刺激后可能会有不好的结局。研究发现化疗对原位肿瘤进行杀伤的同时也会
学位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它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财务数字化转型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D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已经启动,但是目前转型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鉴于此,本文以D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基础上,通过二手资料搜集和半结
学位
本研究通过对木薯根系分泌物进行提取、分离与鉴定,探究不同木薯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差异,为筛选抗化感耐连作木薯新种质提供参考。以木薯组培苗琼脂培养基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GC-MS技术考察不同萃取材料和洗脱剂对木薯根系分泌物的提取和分离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测定‘新选048’‘南植199’和‘华南205’的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1)木薯根系分泌物水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优方案为:用去离子水超声提取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