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中帧间模式选择的复杂度可伸缩算法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无线通信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视频应用平台在产业化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面临高复杂度的视频编码和计算能力异构性的视频终端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视频编码的复杂度可伸缩的问题。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采用了帧内编码、多尺寸块分割、多参考帧等新技术,使其压缩性能和网络适用性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使复杂度得到很大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H.264/AVC的多尺寸块分割技术产生的复杂度,深入研究了帧间模式选择算法和复杂度可伸缩方法。本文在分析了H.264/AVC中帧间模式选择的过程及其算法复杂度,研究了现有复杂度伸缩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相关性的复杂度可伸缩的帧间模式选择算法(Inter Modes Decision of Complexity Scalability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TSC)。该算法利用相邻宏块帧间编码模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复杂度伸缩因子,控制帧间编码的复杂度在20%到100%之间灵活变化。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相邻宏块的帧间编码模式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统计分析不同相邻宏块组合下,当前块的预测模式的优先级顺序,得到优先级表。这样,帧间模式依次按照优先级顺序参与预测,即使参与预测的模式减少,也能最大可能地保证最优模式处在所计算的模式之中;(2)在帧间模式依次参与预测的过程中,引入复杂度伸缩因子,控制参与预测的帧间模式的数目,使计算资源集中在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弱的区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在视频质量和复杂度之间形成良好折衷,适应从高端设备到低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差异。
其他文献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无线接入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频谱资源缺乏问题。通过对当前无线环境的感知,认知用户搜索可用的频谱资源进行通信
IMS,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适用于所有接入和业务的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其核心特点是接入无关性和采用SIP协议。 Centrex群,在网络中相当于虚拟交换机,意思是
多天线技术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前提下,能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容量和数据的传输速率。基于空时编码的发射分集技术和作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并且伴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作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突破口,“车联网”这个概念自从首次被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来,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
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s, WM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结构,在异构无线网络的回程骨干网及无线Internet最后一公里接入等应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多跳、高带宽高容量、灵
H.264是当前视频编解码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的视频压缩技术,在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压缩性能要好的多,因此也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视频编码技术。但是H.264
随着当前航天科技的发展,保护卫星图像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有些卫星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涉及到国家机密、军事安全和商业公司利益等,所以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要保护卫
现有的无线Mesh网络(WMN)是朝着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无线Mesh网络中可用无线资源非常有限,而且网络中不同通信系统链路间存在干扰。如何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