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运行机理及燃烧过程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具有可变压缩比、摩擦损失小、散热损失小的优势,但是,其运行过程中活塞上止点和下止点位置存在波动性,且内燃机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停留时间短,燃烧等容度相对较低。本课题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方法,对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改进其运行过程稳定性的策略;研究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活塞运动规律,分析了其对燃烧过程及发动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运行特征,提出了适应于自由活塞发动机的燃烧模式,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出的燃烧模式进行研究。
  搭建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样机,并成功实现点火和连续运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一维和三维仿真模型,将仿真方法与实验方法相结合,用于探索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运行机理和燃烧特征。
  提出了一种对置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两侧活塞运动的液压同步控制机构,通过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同步机理,验证了同步效果。结果表明,同步机构能够修正对置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两侧活塞的位移偏差。当两侧活塞组所受摩擦力分别相差为1倍、2倍和3倍时,同步机构能将下止点位移差分别减小93.15%、87.69%和74.32%。通过该装置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两侧活塞运动的同步性,保证发动机稳定连续运行。
  根据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运行机理提出了定容活塞机构,通过控制压缩冲程中提供给活塞组能量的方法来满足发动机运行中上止点一致性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液压压缩系统中引入定容活塞后,能有效减小不同下止点位置引起压缩冲程中高压液压油推动柱塞做功量的变化,进而保证上止点的稳定性。与不使用定容活塞相比,当定容活塞的推动行程为90%时,能将压缩比的变动从27.78%降低到2.17%。根据自由活塞发动机做功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因为燃烧状况的波动造成的下止点位置波动。在使用定容活塞机构和能量回收系统之后,能明显促进自由活塞发动机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不使用能量回收活塞相比,当能量回收活塞面积为柱塞截面积3倍时,当量比从0.3增加到1的过程中,下止点位置波动降低了80.11%。
  研究了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运动的自适应特征,即活塞运动与缸内燃烧相互耦合作用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该机理对发动机运行稳定性,以及燃烧、爆震、能量转化效率等的影响;
  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自由活塞发动机在燃烧等容度、散热和爆震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需要配合快速燃烧的燃烧模式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热效率的提高;其缸内高温工质与燃烧室壁面接触的时间较曲柄连杆发动机短,因此其散热损失较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具有较好的抗爆震性能。
  根据自由活塞发动机燃烧特点提出了一种将电热塞和火花塞组合起来的点火系统来助燃均质压燃的燃烧模式(DACI)。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该燃烧模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合DACI燃烧模式的压缩比范围比电热塞助燃HCCI燃烧模式更大,该燃烧模式对点火相位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较电热塞助燃HCCI燃烧模式更高;在DACI燃烧模式中,电热塞温度较低时,放热过程主要由火花塞点火时刻控制;电热塞温度较高时,放热过程主要由电热塞控制;适合DACI燃烧模式的混合气浓度为当量比0.6到0.8之间,当当量比较大时,使用火花塞控制点火;当量比较小时,采用电热塞温度控制点火。
  提出了一种多点点火的快速燃烧模式,并通过仿真对该燃烧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花塞数目增加,放热率峰值增加,并且放热率峰值的形态也发生变化:放热率从缓慢增加变为迅速增大;相同点火时刻时,CA50随着火花塞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提前再推迟,且4点点火,火花塞距离为RD50时,或7点点火,火花塞距离为RD70时,燃烧持续期最短;相同的CA50时,自由活塞发动机抗爆震性能在7点点火情况下最高,4点点火次之,单点点火模式下最低;多点点火模式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要高于单点点火燃烧方式。且在7点点火模式下,边缘火花塞置于RD70时,能获得最高的指示热效率。
  本课题深入探究了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运行机理和燃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自由活塞发动机运行稳定性的方案,并根据活塞运动轨迹特点提出了合适的燃烧策略。为提高自由活塞发动机运行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为改善自由活塞发动机燃烧,提高其热功转化效率提供了新方向。
其他文献
该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I和H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包括I在模拟水稻田中的行为、I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土壤中的淋溶和迁移、水生植物对I和H的吸收以及番茄对I的吸收,并计算出了I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I和H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和番茄对I吸收的数学模型.
学位
<'
学位
液滴撞击在喷雾冷却、工业喷涂、内燃机缸内燃烧等工业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液滴撞击固体壁面时,在润湿壁面之前,液滴与壁面之间会形成一个厚度为几微米的凹坑形状的空气层,这个空气层的存在对于液滴撞击固体壁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光学干涉技术,对液滴撞击加热壁面时产生的空气层的厚度和形态进行了高速测量。  对于液滴撞击均匀加热壁面,研究发现空气层的厚度受壁面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壁面温
学位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充分均衡了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而成为较佳的选择。P2构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构型。然而该种构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着驱动模式切换时驾驶不平顺的问题。本文基于P2构型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协调动力传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以达到降低模式切换过程冲击振动的目的。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提高热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成为柴油机面临的主要挑战。提高压缩比是改善柴油机热效率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会带来缸内爆发压力的升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机体及零部件强化程度逐渐提高,柴油机所能承受的缸内爆发压力也不断提高,通过提高压缩比来改善柴油机热效率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本文基于数值模拟软件CONVERGE搭建了柴油机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对柴
学位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机匣上常喷涂封严涂层以避免转子叶片与机匣发生直接碰撞,同时减小叶尖间隙、提高压气机的效率。封严涂层受叶片刮削、高温高压等影响,在服役过程中会脱落,改变压气机叶尖间隙的几何结构、影响压气机的性能。研究封严涂层的脱落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对于叶尖泄漏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国产航空发动机的适航审定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本文将封严涂层的脱落归纳为周向均匀脱落与周向非均匀脱落两
重型柴油机满负荷工况热效率的提高以及排放控制是内燃机研究领域的一项难点。高密度-低温燃烧技术具有在满负荷工况下实现高效率低排放燃烧的潜力。燃烧室形状对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排放性能。本文在低速满负荷工况下,对一台高密度-低温燃烧重型柴油机的燃烧室进行了优化研究。  通过单缸机台架实验研究发现,基于高密度-低温燃烧策略,提高进气压力并推迟进气门关闭时刻,能在发
学位
在融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中,供能侧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需求侧的波动性,不仅限制了供需匹配性的提升,而且可能引起能量的无秩序流动,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更大熵增。为此在经典热力学熵分析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的“负熵”作用,并充分利用能量流与信息流的高效耦合机制,试图找到促进整个分布式能源系统负熵转化的规律,从而提升分布式能源系统供需匹配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撑。基于热力学熵与信息
不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模拟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介观数值方法,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因其基础的物理描述和简单的计算格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模拟各种非平衡问题,包括各类流动与传热传质问题。但LBM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缺陷,包括:(1)通常只适应于均匀网格,对于非均匀网格操作非常复杂。(2)时间步长与网格间距存
近年来二元燃料燃烧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及燃烧排放优势而成为研究焦点,但目前关于此类模式的燃烧研究更多集中在发动机台架实验上,采用的方式大都是一种燃料在进气道喷射形成均质混合气,另一种燃料是缸内直喷。为进一步挖掘二元燃料燃烧潜力,以满足更为严苛的法规要求,两种燃料喷射策略均可控的双直喷方式受到关注。前期研究表明柴油/甲醇二元燃料(Diesel Methanol Dual Fuel,DMDF)燃烧在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