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形态学及细胞免疫表型两个方面评判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人脐带MSCs的可行性及生化功能的完好性,从生化指标(血胱抑素C、血肌酐值水平)、肾组织切片HE染色以及肾组织中VEGF、CTGF两项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三个不同角度研究人脐带MSCs移植对不可逆性梗阻性肾损伤的治疗和改善作用,为人脐带MSCs在梗阻性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支撑。方法:1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新鲜脐带的MSCs,在光镜下观察提取的人脐带MSCs的细胞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细胞的免疫表型。2选取清洁级大鼠9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n=30,大鼠行右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10天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治疗组(单侧输尿管梗阻+人脐带MSCs移植组,n=30,大鼠行右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10天尾静脉注射含1×107MSCs的生理盐水lml)和对照组(假手术组,n=30,分离右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10天经尾静脉注生理盐水lml)。三组大鼠分别于人脐带MSCs移植后1周、2周、4周共3个时间点各取10只,抽血后处死取肾标本,行血胱抑素C水平、血肌酐值的测定,肾组织切片HE染色的观察以及肾组织中VEGF、CTGF两项纤维化相关分子在Western Blot检测中的表达水平的研究。3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检验标准为P=0.05。结果:1组织块贴壁法提取的人脐带MSCs,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与成纤维细胞形态相似的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示分离细胞表达CD90、CD73、CD105而不表达CD19、CD34、CD45、CD116及HLA-DR,其免疫表型符合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征。2在人脐带MSCs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同组间测得的血肌酐值和血胱抑素C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同一时间点三组间的这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3在人脐带MSCs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治疗组与模型组的肾组织病理改变均表现为明显的肾小管空泡样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改变。组织病理学评分方面,模型组在移植后早期相对较轻,而2W后则持续恶化(P<0.05)。此外,治疗组病理损伤严重程度明显较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轻,但是在2W后也出现恶化趋势(P<0.05)。4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在人脐带MSCs移植后三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强(P<0.05),治疗组在移植后1W时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在2W时到达顶峰,之后再度出现下降且在4W时弱于同组1W时表达量(P<0.05)。5对照组CTGF蛋白表达水平最弱(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均在移植后1W时的表达量最高,往后随时间进展呈递减趋势,至移植后4W达最低水平(P<0.05),但无论在移植后哪个时间点,治疗组CTGF蛋白表达水平始终较模型组弱(P<0.05)。结论:1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MSCs具有可行性,获取的MSCs在传代培养、分化和免疫等功能的发挥上也具有充分的优势。2人脐带MSCs移植能够帮助改善不可逆性梗阻性肾损伤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值和血胱抑素C水平。血胱抑素C水平与血肌酐值水平均可作为评价梗阻性肾病病情发展及改善的指标,两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血胱抑素C水平敏感性较血肌酐值更优。3人脐带MSCs移植对于治疗不可逆性梗阻性肾损伤有效,可以减轻管周间质的炎性浸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以及帮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且在治疗早期(移植后约2W内)效果最佳,单次注射后明显治疗效果一般持续至2W左右,维持疗效需多次注射。4 VEGF、CTGF的表达水平与梗阻性肾病间质纤维化进展程度具有相关性。其中,VEGF表达水平与纤维化程度负相关,CTGF表达水平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梗阻性肾损伤时,肾脏本身具有调节代偿及自我修复作用,但始终无法阻止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人脐带MSCs具有显著的促肾微血管修复、抗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但该作用也随时间进展,伴随着人脐带MSCs的衰减凋亡和体内连续传代过程中免疫调节能力的消失而逐渐下降。5人脐带MSCs移植的具体频次及剂量标准目前仍不明确,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