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是目前我国金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扶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认为,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信贷市场失灵。贫困农户由于缺乏担保物,又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所以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也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无法更新生产设备,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从而陷入“贫困陷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往往会给与在农村运营的金融机构一些优惠政策,譬如贴息贷款等,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贫困农户比较容易的得到贷款,起到扶贫的目的。但是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很多正式金融机构的信贷最终实际上是被政治上有势力的人而不是穷人得到了。那么在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上,贫困、社会资本与信贷配给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政府扶贫政策设计、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并存,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政策层面上,由于对非正式金融监管困难,我国目前对非正式金融采取了严格取缔的政策。但是实际上,在资金匮乏的农村信贷市场,对非正式金融如果用简单的方法取缔,而没有其他配套措施跟进,则农户资金融通将越发困难。我们认为,对非正式金融更为可行的办法是弄清楚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对非正式金融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非正式制度的理论有所贡献,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政策涵义。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旨在研究农村金融市场上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正式金融配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农村正式金融配给的决定因素;二是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的不同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正式金融配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考察贫困农户是否面临贫困陷阱,正式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是否被社会资本更强的人获得,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正式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而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将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政府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做一审视与反省。
本文主要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信贷配给的决定因素、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不同决定机制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显示:(1)贫困农户在获得正式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方面确实处于劣势,信贷市场上的贫困陷阱得到支持:(2)社会资本更加强大的农户在获得正式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他们也比较少的求助于非正式金融融资;(3)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和服务目标,在正式金融机构受阻的贫困农户和社会资本弱的农户对非正式金融的依赖性更强,正式金融更多服务于生产性投资而非正式金融则对资金用途没有明显的偏好;(4)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之间是互补关系,他们共同组成了农村金融体系:(5)非正式金融体系存在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农村信贷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这是由农村经济体系内生出来的,所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对中国农村扶贫、政府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如注重教育投资、重建扶贫贷款体系、引导而不是取缔非正式金融等。当然,由于文章篇幅及作者精力所限,文章没有详细的就农村扶贫贷款体系、政府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细节及更重要的农村金融体系重构思路进行分析,但是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论证逻辑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我们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对目前比较多获得大家认可的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农村信贷市场研究范式进行了简单介绍,第四章对本文用到的数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我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检验,第五章是对正式金融机构信贷配给决定因素的计量检验,这一部分在技术上我们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第六章使用Biprobit模型对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不同决定机制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七章是一个总结,并给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