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2年制造业出口规模位居第一位。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内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其出口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其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投入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基于此,本文试图弄清以下几个问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否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途径是什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如何协调发展?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最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阐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其次,描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现状。最后利用我国2003-2013年29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制造业出口市场份额作为衡量各省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指标,采用随机效应空间面板SDM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成本效益降低制造业的单位生产成本、通过学习效应提升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通过专业化效益促进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等途径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产生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显著提升本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明显的带动周边省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3)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与产业内竞争程度都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内竞争程度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最后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第一,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第二,突破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