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全国图书奖及普利策奖三大奖的得主,索尔?贝娄(1915-2005)是和海明威、福克纳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是战后最杰出的美国犹太作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关注,被《纽约时报书评》称为当代首席小说家。贝娄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里创作了包括小说、剧本、散文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与贝娄极高的声誉与文学地位相吻合的是,国外有一大批学者持续关注贝娄的研究,并且发表了很多质量高、研究视角丰富的论文及论著,这表明贝娄国外研究在广度及深度上都已取得巨大成绩。贝娄国内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持续关注贝娄作品的学者不多,有深度的系列论文及论著数量相对较少,这与贝娄的文坛地位不太相称。值得关注的是,贝娄的移民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与众多文人的亲密交往是他对成长小说格外青睐的主要原因。贝娄的成长小说与引路人紧密相关,这些引路人给予了主人公多种形式的指导,最终帮助主人公克服(至少在精神层面上)困境。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入手,选取贝娄作品中男主人公明显受到引路人影响的三部小说《勿失良辰》、《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及《贝拉罗莎暗道》,主要讨论三部小说中的引路人采用什么措施和手段来引领深受困境的男主人公,这些措施和手段最终对男主人公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贝娄设置引路人的文学意义。目前,探讨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对男主人公成长的影响作用以及引路人的文学意义是学界关注较少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旨在拓宽贝娄研究的视角。在进行文本分析时,论文针对不同的小说,适当结合一定的理论或其他学者的观点,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利奥塔尔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寇彧的“亲社会”观,巴赫金的复调及镜像理论,本雅明的历史救赎观等。本文的整个框架并不建立在某特定理论或观点之上,但在必要的地方会借鉴不同的理论或观点进行论述。论文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回顾了索尔·贝娄国内外研究状况,梳理了成长小说的概念,简要分析了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论述框架。第二章主要是《勿失良辰》中塔莫金医生的影响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威尔姆的生存困境,引路人塔莫金医生的引领策略,以及威尔姆“亲社会”观的建立。第三章集中分析《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格鲁纳大夫的影响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赛姆勒先生犹太教信仰的消退表征及原因,引路人格鲁纳大夫高效的引领措施,以及赛姆勒先生犹太教信仰的回归。第四章为《贝拉罗莎暗道》中方斯坦夫妇的影响分析,重点探讨叙述者犹太历史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引路人方斯坦夫妇的引领措施,以及叙述者犹太历史意识的觉醒。第五章结合之前三章的讨论,小说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兼顾贝娄的创作意图,分析三部小说中引路人的共性,探讨每一部小说中引路人的文学意义,进而指出在宏观层面上引路人所表达的文学意义。论文最后一部分为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贝娄的心中始终存在一条轴线。这条轴线代表着贝娄心灵上的追求,它可能是秩序、宗教、历史、真理、灵魂、意识、使命、精神、永恒、宁静以及人格的完整与统一。贝娄心中的轴线在多部作品中通过引路人引导被引领者体现出来。在《勿失良辰》、《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及《贝拉罗莎暗道》中,这条轴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类社会应该建立‘亲社会’观”(《勿失良辰》中的轴线),“人类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宗教信仰”(《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轴线),以及“人类社会应该建构历史意识”(《贝拉罗莎暗道》中的轴线)。三部小说中的轴线分别构思于20世纪50、60和80年代,但无一幸免地遭到了破坏,并需要某种“修复”。如何修复并维护这条支撑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轴是贝娄必须考虑的事情,为此,他在三部小说中设置了形象生动而具有象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引路人,这些引路人或直接代表某种理念的主干(如格鲁纳大夫、方斯坦夫妇),或围绕这种理念,指出方向(如塔莫金医生)。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指导、口头劝告或行为影响等手段帮助被引领者靠近轴线,指引着被引领者通向贝娄心中的目标,向被引领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即人类精神生活中有一个基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