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铜器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南部,其中主要代表是郏县大铜器、西平县大铜器和遂平县大铜器。郏县大铜器活动是由郏县群众创造并不断传承,集鼓乐演奏,配以舞龙舞狮、传统武术、秧歌高跷、大头罗汉等舞戏表演为一体的一项集体演练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大铜器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中舞戏的范畴,鼓乐伴奏和舞戏表演是大铜器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大铜器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郏县大铜器是鹰城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三个国家级保护名录之一。郏县大铜器起源于东汉末年,已逾千年历史,而真正作为大众健身项目并达到发展的顶峰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音乐、舞戏项目得到发掘,推陈出新,成为了郏县人民重要的节庆娱乐活动,并代表了县、市优秀的民间大众体育艺术外出参加比赛,获得了诸多荣誉,被外国媒体盛赞为“中国农民的迪斯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快速发展,人们对娱乐健身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简约、时尚的健身项目开始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大铜器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艺术已显现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倾向,郏县大铜器的规模也远远比不上二十世纪繁荣时期的景象。年龄结构老龄化、组织规模减小、内容减少和经费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大铜器的传承与发展。年轻人对大铜器的认知已经逐渐模糊,不但鼓乐演奏的曲谱大量流失,大量优秀的舞戏表演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对郏县大铜器进行整理、挖掘,使其得到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喜的是,大铜器于2008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大郏县大铜器参与者成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人公,越来越多优秀的大铜器舞戏项目被列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铜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为这一古老的中原民间体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郏县大铜器”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整理,总结出它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和健身价值,旨在将“郏县大铜器”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以推广,让更多人了解“郏县大铜器”的价值。运用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先从“郏县大铜器”的起源、价值取向的变迁进行总结概述,继而对目前郏县开展大铜器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当前影响郏县大铜器活动传承和发展的因素,并探究在现代社会下“郏县大铜器”发展的对策:一、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大铜器的发展的宏观管理,对“郏县大铜器”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逐步建立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使得大铜器活动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深入挖掘自身传统武术元素,丰富郏县大铜器内涵,提高大铜器观赏性、知名度。三、将大铜器活动适当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或专门在周末和节假日开班办学,同时加强大铜器传承方面技术和理论的专业性。让学员不仅掌握技术,同时也能够了解“郏县大铜器”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传承意义,从而运用自身的力量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大铜器活动。四、吸收更多高学历的学员参与到大铜器活动中,对郏县大铜器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扬长补短,使大铜器活动既不失其传统的地域民族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吸取现代的健身娱乐精髓,成为大众所热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五、利用郏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将大铜器活动与之结合举办特色艺术节,使得郏县大铜器更多的拥有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六、广开门户,多与外地优秀民间体育活动、民间艺术家进行交流,扩大郏县大铜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参与大铜器活动。积极参与外地表演、比赛,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七、加大对郏县大铜器的宣传力度,合理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对郏县大铜器进行传播。以期使郏县大铜器整体复兴和快速发展,达到走出县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