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1963年,他凭着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驰名文坛。随着他的不断创新,一部部犀利而引入深省的作品问世,比如《绿房子》、《酒吧长谈》、《潘上尉与劳军女郎》、《世界末日之战》等等。略萨的作品深受全世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不仅使他多次获得国际性的文学大奖,更是让他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他的作品的又一重肯定。20世纪70年代末,略萨的作品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广泛称颂和流传。但是,关于略萨的研究,不仅单一、片面,而且关于略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且缺乏权威性。为了对略萨笔下人物形象的研究做一种补充,也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略萨笔下人物形象的文化和心理根源,本文选取略萨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中的“游离者”,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和意义。除了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将进行以下阐述。秘鲁及整个拉丁美洲艰难困苦的现实社会有其独特的特质。通过对政治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宗教文化环境等的描述,论文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群众艰难的生存状态。神秘而奇特的拉丁美洲大陆是略萨创作小说的整体背景。因为略萨的国际性身份,也为了更好的表现当时黑暗现实的普遍性,略萨不光关注祖国秘鲁,而且也关注拉美其它国家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多米尼加和法国。这些国家,处处充满剥削、压迫、歧视、暴力。人们深陷生存的泥沼,贫穷、落后、愚昧、不仁。在人物梳理和形象分类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游离者”的具体人物形象进行详尽地分析。论文选取巴尔加斯·略萨不同的小说中的“游离者”进行论述,论证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现实中的坚持,以及毫无意外的失败。这些“游离者”属于不同的时代与国家,来自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职业。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军官,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革命者。无论身份如何,面对问题时,他们都有自己坚持的理由,坚持着自己的自己的信念与抉择。但是,在巨大而无从逃避的生存压力之下,他们退缩了,妥协了,堕落了。因此,他们最终大多沦为现实困境中的失败者。接着,论文从人物形象自身、外部力量的逼迫以及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释“游离者”之形成原因,探讨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驯化和毒害。在略萨的作品中,无论是麻木顺从的愚民,还是反抗身死的勇者,其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失败者。愚民的失败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懂得反抗,而勇者的失败是因为纵然身死也改变不了现实。多年以后,历史重演。“游离者”属于失败者,但他们又不单单是失败者。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被驯化的过程。最后,论文对“游离者”存在的深层意义进行了小结。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将黑暗彻底消灭,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的社会罪恶。略萨一直在探寻着解救人民于水火的道路,同时他又始终没能寻得。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是,略萨一直满怀希望。他想要通过“游离者”来警醒人们:除了一腔热血,人们还要正确地估量现实,做出完全的准备,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