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污水的排放结构和污水处理的现状可知,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在水质和生态的污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排水基数大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仍然数量巨大,加上散排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对流域的生态及水质带来了负荷压力,甚至引起污染。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人工湿地进行水质的深度处理或直接处理排放生活污水,但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常常存在处理高负荷污水造成基质堵塞的现象,因而影响水质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的使用寿命。本试验构造浅流型人工湿地,可有效降低出水负荷,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可作为其它传统人工湿地的前置处理阶段,以保持良好的出水水质及湿地的运行年限。本文从浅流人工湿地的脱磷除碳研究出发,选用粘土和卵石的混合基质,栽种乡土植物水竹构成系统。整个试验分为准备期、驯化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准备期为系统构建和植物的自然生长阶段,驯化期为系统的脱磷除碳控制稳定阶段,成熟期为脱磷除碳的进一步研究阶段。试验表明,浅流人工湿地驯化至COD和TP出水稳定大约需20天;通过对不同水力负荷下系统脱磷除碳的效果分析,其运行的最佳水力负荷为0.2m3/m2.d;在不同水力负荷下考察系统沿床体距离的脱磷除碳效果可知,在1/2床体时COD的去除率达到系统总去除率的90%以上,3/4床体时TP的去除率达到系统总去除率的80%左右;在不同水力负荷下考察系统沿深度的脱磷除碳效果可知,随深度加深,脱磷除碳效果逐渐减弱;以最佳水力负荷为运行条件分析考察DO对脱磷除碳的作用,做出氧垂曲线并结合不同距离和深度的COD和TP去除率发现,发现DO有助于除去有机物质降解,微生物在脱碳中占有很大作用;在准备期、驯化期后、实验结束前分别考察植物对磷素的吸收效果,并结合驯化期的总磷去除规律,将DO对COD及TP的去除影响作对比,发现基质在脱磷中占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浅流人工湿地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考察脱磷除碳的效果,研究分析了脱磷除碳的机理,有助于人们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其作为其它人工湿地的前置处理阶段,对水质的深度处理及散排污水的处理应用中有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