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阳坳陷滩坝砂油藏的勘探始于上世纪60年代,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01923亿吨,成为了油田“增储上产”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滩坝砂体隐蔽性强、储层分布规律复杂、单层砂体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大、油藏分布规律不明确、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动力不明确等原因阻碍了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测井、地震、有机地化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方法,从滩坝砂油藏静态地质特征分析、成藏期次划分和主成藏期确定、压力解剖和古压力演化、成藏动力和阻力分析、成藏动力构成数学建模及油势恢复来探讨滩坝砂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成藏动力。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认识如下:
1、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的滩坝砂油藏围绕洼陷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利津洼陷西南斜坡、梁家楼构造带南部及靠近博兴洼陷的南斜坡带上,主要发育层位是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其分布主受控于砂体的展布和断层的封闭性,其油气最有利聚集的区域是与滨南.利津断阶构造带和博兴断裂阶状构造带之间的鞍部相连通的构造高部位。
2、滩坝砂油藏的原油为轻质原油,具体低硫、低蜡、较低凝固点的特点。地层水的矿化度较高,油田水为氯化钙型。滩坝砂油藏整体表现为高热流、常压-超压特征。
3、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至少五幕热流体活动、四幕油充注和四幕含烃流体活动,共发生三期油充注:第一期油充注时间为34.8~25.1Ma(Es1晚期-Ed晚期),第二期油充注时间为12.5~4.8Ma(Ng中期-Nm早期),第三期油充注时间为4.3~0Ma(Nm中期-现今);主要的油充注时期为第二期和第三期,特别是发生在4.3~0Ma的第三期油充注奠定了现今的油气分布格局。
4、东营凹陷西部普遍发育超压,在单井上表现为沙三段和沙四段为一个巨型超压封存箱,内部根据声波时差的波状起伏划分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小型压力封存箱;平面上超压主要分布在利津地区和博兴地区;剖面上超压主要发育在沙三段和沙四上亚段中,其中超压中心位于沙三段,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及斜坡带的底部。欠平衡压实作用和干酪根生烃增压是超压的主要形成机制。超压开始发育年龄为9.8Ma左右,一直延续至今;压力对应三期油充注呈现三个旋回性,即第一期34.8~25.1Ma油充注时期主要为常压系统,第二期12.5~4.8Ma油充注时期开始发育超压,为常压-超压系统,第三期4.3~0Ma油充注时期开始广泛发育超压,为超压系统。
5、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油藏主要发育在超压系统的内部相对超压封存箱的泄压区,及超压封存箱泄压的常压区,可划分为洼陷内超压系统油藏、斜坡带超压系统油藏和斜坡带常压系统油藏三种类型的油藏。
6、流体剩余压力递减梯度和净浮力梯度作为油气运移的动力控制着油气运移过程,不同条件下油气运移动力构成是由流体剩余压力递减梯度和净浮力梯度共同决定的,当流体剩余压力递减梯度大于净浮力梯度则以剩余压力差控制油气运移为主,相反则以净浮力控制油气运移为主。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油藏成藏动力形式以洼陷为中心呈环带分布,洼陷中心以垂向超压驱动机制为主,斜坡带以侧向超压+浮力复合驱动机制为主,盆缘部位主要靠单一浮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