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年来发展迅速,所使用的栓塞剂多为惰性、不可降解的栓塞剂,对于不可降解的栓塞剂人们担心术后有卵巢早衰、影响妊娠期胎儿的供血等问题,而对可降解栓塞剂人们又担心在降解、血管再通后,肌瘤可继续生长;另一方面,治疗子宫肌瘤的口服药大多有肝功能损害的问题存在。基于上述认识,本课题组与有关企业合作自行设计研制了含丹那唑的海藻酸钠微球(DKMG),本课题的目的则在于DKMG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大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与KMG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丹那唑乳剂子宫动脉介入治疗、丹那唑灌胃治疗及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作用效果及对子宫组织细胞ER、PR和AR的影响。材料及方法: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和病人知情同意后,收集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或肌瘤剥出术的子宫肌瘤瘤核组织,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那唑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2.复制SD大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模型,随机均分为五组,另取同等数量的SD雌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在制模第13周各组随机处死大鼠一只,取子宫,测量子宫重量、子宫横径及子宫系数,并行石蜡切片,HE染色,了解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改变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3.制模第13周,SD大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模型,四组经子宫动脉注入丹那唑海藻酸钠微粒、丹那唑乳剂、海藻酸钠微粒及丹那唑灌胃,另一组作为实验对照组,给药2周后牺牲各组大鼠,秤体重,取下子宫组织,秤总量,测子宫系数、子宫横径。各组大鼠子宫标本经4%的甲醛固定后,切成组织片,行HE染色及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用生物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每组切片在10×40光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作t检测及相关分析。4.同样各组大鼠子宫标本经4%的甲醛固定后,切成组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AR,用生物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每组切片在10×40光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作t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1.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形态多为梭形或带形,多数在2小时内贴壁。α-actin、caldesmon鉴定阳性率达95%—98%。一定浓度的丹那唑对子宫肌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并随丹那唑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对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越明显。2.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模型复制成功,子宫明显增大,HE染色子宫肌层肌纤维明显增生肥厚,部分区域排列紊乱,局部肌纤维增生并向内膜层突出,导致局部腺体数目减少。宫腔受压变形,类似子宫肌瘤的形态改变。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子宫横径相比,造模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3.第13周,实验组大鼠子宫HE染色后可见增大的肌纤维中有较多的子宫内膜腺体,肌纤维细长或稍肥大,排列趋于规整。对于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子宫横径,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丹那唑海藻酸钠组及丹那唑乳剂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DKMG组与丹那唑乳剂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Bcl-2,Bax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Bcl-2、Bax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丹那唑KMG介入组与丹那唑乳剂介入组Bcl-2、Bax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4.ER、PR、AR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各组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组织中均有ER、PR、AR的表达。各实验组中丹那唑灌胃组与对照组ER的表达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ER、PR、AR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1.DKMG通过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动物模型,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子宫横径明显减小,优于单纯的微粒栓塞、药物介入或口服等治疗方案。2.丹那唑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基因及激素受体有关,同时丹那唑海藻酸钠微粒栓塞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丹那唑对子宫肌瘤的直接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