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政治的隐喻:佩特里《大街》与《狭处》中的黑皮肤与金头发意象评析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佩特里(1908-1997)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非裔女作家。她的作品得到读者与评论家的一致认可。佩特里的主要成就在小说。迄今为止,佩特里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系统的研究仍不多见。她的代表作《大街》是国外佩特里研究的焦点。小说发表之初,评论界将它定位为抗议小说。1970年代以来,评论家抛开该定论,重新审视这部小说。目前该小说的研究已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欧文 24)。评论界对小说中诸如美国梦、女性的反抗以及城市对现代人的感官冲击等主题关注较多。佩特里最出色的小说《狭处》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目前该小说研究仅限于零星的主题研究,如其中的新英格兰传统、反私刑等主题的探讨。   本文探讨的《大街》和《狭处》就情节而言有很大不同。《大街》讲述的是一位黑人单身母亲(卢蒂)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在城市中寻找更好的生活空间,但在种族、阶级、性别的多重压迫下,她的梦想一步一步地破灭。在故事结尾,卢蒂因自卫而杀人,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她的悲剧。《狭处》讲述的则是黑人历史学毕业生林克与一个美丽的白人女子卡米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卡米洛的丈夫和母亲因受不了侮辱而用私刑处死林克。同时,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相似之处。相关评论中探讨最多的是:两部小说都是阐释美国黑人如何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三重压迫的最好例证。一些评论者还注意到,两部小说中次要女性角色和主要角色有很大不同,她们是颠覆的力量。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大街》中的卢蒂与《狭处》中的林克之间的相似之处只是问题的表象。一方面,两人从小都受到黑人文化传统的熏陶。卢蒂逐渐抛弃黑人文化并因此付出代价;而林克对黑人文化有日益坚定的信念,因此受益匪浅。另一方面,虽然卢蒂与林克都受到白人的种族压迫,但他们对金色头发情有独钟。卢蒂盲目地接受白人价值观,因此,她的梦想是注定要破灭的。当梦想破灭时,卢蒂用暴力回击压迫她的白人,从而葬送了她自己的前途。相反地,林克既认同黑色皮肤美,也欣赏白色皮肤美。对种族问题林克有他自己的见解,从而能不偏不倚地审视种族歧视并对此做出明智的回应。林克先是被卡米洛称为“黑鬼的私生子”,之后又面临私刑。然而他克制内心的愤怒,宽恕了卡米洛,并用非暴力的方式回击她的丈夫和母亲。虽然在小说的末尾,林克以死亡告终,但他的死给养母艾比上了一堂种族问题的课,因此意义非凡。   本文认为,佩特里通过两个视觉意象(黑皮肤和金头发)或两个种族政治隐喻来体现她对种族问题的思考。小说人物卢蒂和林克对黑皮肤和金头发意象的不同回应隐含了作家的种族立场。首先,佩特里认为美国黑人应该认同他们的传统文化,以便在白人世界树立自信、确认身份。其次,妥协策略或暴力手段都不是解决种族问题的出路;必要时非暴力回击方式最为可取。最后,种族冲突的解决需要黑人、白人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并共同努力。另外,美国黑人文学具有书写肤色和理想头发意象的传统。换言之,美国黑人文学中存在肤色范式与理想头发范式。佩特里继续父辈这一传统,并在小说中重新诠释这两个视觉意象的范式。《大街》和《狭处》中的黑皮肤范式与金头发范式迥然不一,这是佩特里为解决种族问题而做出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本研究共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本部分包括安?佩特里简介、文献综述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第一章简述两个视觉意象(肤色和头发)的文化、文学内涵,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大街》和《狭处》中的黑皮肤意象。通过这一隐喻,小说凸显了美国黑人文化对非裔美国人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分析两部小说中的金头发意象。通过这一隐喻,佩特里似乎说明,要求得种族间的和睦共处就应坚持非暴力还击策略,并强调种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结论强调,作为种族政治的隐喻,黑皮肤与金头发意象揭示了作家在美国种族冲突问题上所做的深刻思考。佩特里在两部小说中呈现的不同视觉意象范式表明:美国在作家所处的时代已初具种族融合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接近尾声时诞生的平等权利修正案自其提出之日起即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却至今未能通过。本文以该修正案为研究对象,以其提出背景及曲折历程、以及支持
《局外人》主要描写了美国现代社会的黑人问题,反映了黑人在种族主义社会环境里的抗争。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克洛斯·达蔓追求自我的描写,赖特揭示黑人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中
新闻是人们了解社区、城市、国家乃至国际事件的主要途径。通常人们认为新闻的主要责任是如实地反映事实,但实际上,新闻也承担着引导、劝说读者的责任,修辞等语言修饰方法在新闻
招聘面试是企业人力资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企业和机构招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及高福利待遇,以及外企的高薪和广阔
肯·凯西以美国50年代“垮掉一代”向60年代反文化运动发展的中间人而著称。他的第一部小说聚焦于麦克墨菲在精神病院里帮助布洛顿以及其他病人重建自信和勇气与代表着冰冷、
新闻媒体一直向大众宣称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否认了这一观点,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基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