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丛林故事》的后殖民解读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吉卜林早期的印度经历使其具有印英双重身份,其作品也大多与殖民文学息息相关。在对吉卜林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评论家们也因其书写了大量的带有侵略思想的小说和诗歌而指责他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吉卜林的文学声誉因此曾经遭受大起大落,他本人也成为英国文学史上饱受争议却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丛林故事》是吉卜林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吉卜林的人生哲学观,受到全世界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的热烈追捧。  本论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吉卜林及其小说集《丛林故事》。基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及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本论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探索吉卜林的双重文化身份,表明吉卜林意图通过制定丛林法律来构建一个理想世界并达成东西方融合的愿望。本论文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吉卜林早期的印度经历造成了他之后的身份冲突。由于儿时生于印度,但后来又回到英国,吉卜林对其祖国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吉卜林喜欢印度,但他所具有的帝国主义优越感又使他认为英国人和印度人是有区别的,正如小说中莫格里和动物们之间有区别一样。所以,《丛林故事》的主人公莫格里就是吉卜林之于自己身份困惑的真实写照。其次,吉卜林在双重身份冲突中形成的独特人生哲学和理念促使他构建了一个文学的理想世界。他以权威、秩序、纪律和服从等理念萌生了通过制定法律来构建一个理想有序的世界。最后,通过描绘小说中丛林与人类世界相结合的事例,吉卜林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望:建立一个东方西方之间以及不同族裔之间消融冲突、和谐相处、文化共享的理想境界和社会环境。  英国的吉卜林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吉卜林研究在中国尚不充分,对《丛林故事》的解读也有待深入。因此,本论文将《丛林故事》置于后殖民语境中,以后殖民理论为依据,旨在拓宽对吉卜林文学作品解读的视野。
其他文献
结合杭州城东某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工程基坑支护的重点,介绍了土钉墙支护、SMW工法桩结合钢筋混凝土支撑、可回收式锚索支护的应用技术,并分析了各支护结构的适宜性,为
芯片的复杂度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这需要更低成本、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为ADC、DAC、耳机驱动器及扬声器驱动器带来新的理念,来改善在消费电
学位
某些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依赖以硬件为主的方法来提高屏幕响应,这无疑实现了抗噪能力,但却牺牲了性能和设计简单性.而市场已出现更精细的触摸控制器,这些解决方法把新型硬件及
田纳西·威廉斯不仅是一位典型的带有南方色彩的作家,,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在他将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很多作品,其中包括戏剧和短篇小说。尽管他
执政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政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党领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月10日至20日,“艺展望——当代优秀青年水墨作品展”(第三回)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展出。浙江画院研究员黄佳茂、靳灿朋、邹俊豪,学员王菂参加了此次展览。本展览是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党章作为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
前人研究发现近义词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现象,然而外语学习者在近义词的学习上却存在困难,如何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近义词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研究者们认为搭配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