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运需求不断增加,为提高山区河道通过能力,改扩建船闸工程相继展开。受地形河势条件影响,通航建筑物布置难度大,通航水流条件极为复杂,需对改扩建船闸布置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其对枢纽和引航道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由于山区狭窄河段地形陡峻,布置空间紧凑,改扩建船闸工程侵占河道过流面积比例往往较大,将引起坝前水位壅高,影响防洪安全和枢纽正常运行。同时,受山区狭窄河道河势影响,引航道口门区容易处于河道主流区,水流流向与航道中心线存在较大夹角,出现流速较大,斜流较强,通航水流条件较差等问题。引航道作为船闸与河道的重要连接部分,其良好的水流条件是船舶(队)安全过闸的前提条件。因此,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工程布置应从不降低枢纽泄洪能力,不影响电站取水条件,不恶化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不影响已建船闸安全,施工期不影响正常通航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确定,在众多限制因素中,找到主要矛盾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最终得到对各方面影响均相对较小的方案。本文依托典型山区狭窄河道山秀枢纽改扩建船闸工程,采用物理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改扩建船闸布置方案对河道行洪、枢纽泄流和电站取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坝前水位壅高,减小了拟建工程对枢纽泄流能力和取水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上游引航道布置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对比研究,得到了通航水流条件相对较好的布置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文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山区狭窄河段地形陡峻,布置空间紧凑,改扩建船闸宜选择集中式方案布置,可减少开挖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2)本研究针对山秀改扩建船闸上引航道侵占河道行洪断面较大的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经过多方案比较分析与计算,提出了相对较优的开挖疏浚方案(二级平台开挖),基本消除了对河道行洪和枢纽泄流的影响。(3)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山秀枢纽改扩建船闸上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利用隔流墙近闸段分散式下半部透空、布置单潜坝封堵引航道深槽和调整引航道隔流墙长度,有效地改善了引航道及口门的通航水流条件。
其他文献
隧道内路面结构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隧道内路面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受阳光、雨水等因素直接影响较少,而且隧道内温度场变化、下承层强度也与一般路段不同,且渠化交通严格、加减速频繁,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调研隧道路面结构组成、病害类型、环境特征等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复合式路面、柔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等三种形式的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特征进行了研
如今“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居民们在进行出行目的地距离不远的出行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因此关于行人交通的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和细致,涉及行人过街行为、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流等多个方面。虽然已经有学者发现行人具有个体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行人流是具备异质性的,这一点类似于车流,而且在早期的交通工程的研究中,车辆折算系数被学者作为重要参数进行研究,关于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内容也逐渐成熟,但
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对桥梁美学的追求,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作为新兴桥型在一些场景得到了应用。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特点是: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钢主梁在纵桥向全桥连续,同时又与下部钢V腿固结形成V腿刚构体系。由于V腿墩对主梁的支撑能够减小主梁的计算跨径,故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跨径明显比一般采用竖直墩的钢混组合梁桥大,有利于增大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随着现代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成为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解决方案之一,若应用高强钢管将能进一步提高结构承载性能。然而,随钢材强度的增高,相同承载力下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使高强钢构件的局部失稳问题也较普通钢构件更为突出。国内外设计规范针对这一问题限定了板件的宽厚比限值,随着强度增高,宽厚比限值越小,这将制约高强钢在大宽厚比截面构件中的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波形数较少的板件整体受压屈曲
在新一轮城市公交服务创新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以及面向效率的城市发展背景下,论文针对常规公交线路运行计划失效的典型问题——公交串车,将车头时距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围绕“探析公交车头时距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和“加强常规公交线路运行稳定性”两个核心问题,结合公交轨迹数据,对公交串车现象的机理特征和控制策略展开探析。首先,针对原始轨迹数据记录重复和点位偏移的问题,采用邻域分析和时序化方法,对原始数
本文通过对珠江水系水位、船舶、桥梁的特点分析,在综合现有各类船舶撞击监测预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珠江水系桥梁量大面广、中小桥密布的特点,分析了珠江水系桥梁船撞风险,开展了针对珠江水系桥梁及船舶特点的桥梁上部结构船撞感知及损伤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基于动力响应的船撞桥梁上部结构感知方案:预先在桥梁特定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以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幅值超过设定阈值感知桥梁上部结构遭受船舶
我国是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的地震多发国,近几年几次灾难性的地震对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桥梁作为交通工程的咽喉要道,几次较大的地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破坏,如落梁、墩柱损坏甚至倾覆。因此,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各个专家学者的高度专注,并提出结构振动控制是桥梁抗震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安装在桥梁上的阻尼器的进行耗能减震,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应用于桥梁结构的阻尼器形式和结构都相对较为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有着强烈的不均匀性、非连续性、非线性的特殊工程地质材料。土石混合体的宏观力学性质与块石的含量、大小、形状等细观结构特征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及其结构性评价方法对于土石混合体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现有研究表明土石混合体的波动传播特性对含石量及密实程度非常敏感。鉴于此,本文以获取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特征为出发点,采用PFC离散元颗粒流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土
地震对隧道结构造成的损坏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施工维护和后续运营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可用于隧道内的无损检测,对存在损伤的隧道加以识别,就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的损伤演化规律,并对衬砌的损伤进行定位和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以碧云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建立隧道衬砌的损伤模型,研究不同地震烈度、围岩等级、衬砌厚度和地震波类型下隧道衬砌的损
预制拼装桥墩体系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极大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这为预制拼装技术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均有抗震设防要求,而预制拼装桥墩种类繁多,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桥墩抗震性能表现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抗震需求选择合适的桥墩类型。为探求适合中西部地区桥梁建设的预制拼装体系,本文就预应力节段拼